“煬帝陵下水含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煬帝陵下水含春”全詩
青云回翅北歸雁,白首哭途何處人。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廣陵道》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廣陵道》是唐代詩人趙嘏的作品,描述了廣陵道上的一幅美景以及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凋零的感慨。
斗雞臺邊花照塵,煬帝陵下水含春。
青云回翅北歸雁,白首哭途何處人。
詩意:
詩歌的第一句“斗雞臺邊花照塵”描繪了廣陵道旁邊的斗雞臺上的花朵在陽光下閃爍,美麗而燦爛。第二句“煬帝陵下水含春”指的是煬帝的陵墓旁邊的水流潺潺,帶著春天的氣息。詩的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枯萎的感傷,青云回翅北歸雁可以視為寓喻,脫離北方過冬的大雁回程,象征人們逝去的青春和活力。最后一句“白首哭途何處人”,白首指的是年老的頭發,哭途何處人指的是為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而悲傷的人。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樸實的語言,描繪了廣陵道上的美景和人生的無常。通過對斗雞臺和煬帝陵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繁華和永恒。然而,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流逝和人生凋零的感慨,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未能實現的理想的悲傷和思考。整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將人們對生命的思索和對時光的畏懼表達出來,給人以深深的共鳴和思考。
“煬帝陵下水含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ǎng líng dào
廣陵道
dòu jī tái biān huā zhào chén, yáng dì líng xià shuǐ hán chūn.
斗雞臺邊花照塵,煬帝陵下水含春。
qīng yún huí chì běi guī yàn, bái shǒu kū tú hé chǔ rén.
青云回翅北歸雁,白首哭途何處人。
“煬帝陵下水含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