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豈無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他人豈無耳”出自唐代薛能的《早蟬》,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tā rén qǐ wú ěr,詩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他人豈無耳”全詩
《早蟬》
不見上庭樹,日高聲忽吟。
他人豈無耳,遠客自關心。
暫落還因雨,橫飛亦向林。
分明去年意,從此漸聞砧。
他人豈無耳,遠客自關心。
暫落還因雨,橫飛亦向林。
分明去年意,從此漸聞砧。
分類:
作者簡介(薛能)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詩人。《郡齋讀書志》、《唐詩紀事》、《唐詩品匯》、《唐才子傳》均載:“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陽一帶)。”仕宦顯達,官至工部尚書。時人稱其“詩古賦縱橫,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風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鄉,游歷眾多地方,詩多寄送贈答、游歷登臨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詩人多與有詩與其唱和。
《早蟬》薛能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不見上庭樹,
日高聲忽吟。
他人豈無耳,
遠客自關心。
暫落還因雨,
橫飛亦向林。
分明去年意,
從此漸聞砧。
詩意:
這首詩以早蟬為題材,描繪了早晨時分蟬鳴聲的聲音。詩人注意到蟬鳴聲雖然很響,但只有自己關心,周圍的人卻似乎無動于衷。蟬落下來是因為雨水,但即使蟬飛離了樹林,它的歌聲仍然能傳到遠處。去年他曾聽到這種聲音,從那時起他開始關注蟬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早晨的蟬鳴聲,以及詩人對于這種聲音的關注和理解,表達了關注自然和細致觀察的態度。詩中的蟬鳴聲被推測為一種警示或告知的聲音,但他人對此并不關心,只有遠客才會注意到。詩人用“去年意,從此漸聞砧”來表達他對這種聲音的長久關注和理解的逐漸加深。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生活中微小事物的關注和對自然的敏感。
“他人豈無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chán
早蟬
bú jiàn shàng tíng shù, rì gāo shēng hū yín.
不見上庭樹,日高聲忽吟。
tā rén qǐ wú ěr, yuǎn kè zì guān xīn.
他人豈無耳,遠客自關心。
zàn luò hái yīn yǔ, héng fēi yì xiàng lín.
暫落還因雨,橫飛亦向林。
fēn míng qù nián yì, cóng cǐ jiàn wén zhēn.
分明去年意,從此漸聞砧。
“他人豈無耳”平仄韻腳
拼音:tā rén qǐ wú ěr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他人豈無耳”的相關詩句
“他人豈無耳”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他人豈無耳”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他人豈無耳”出自薛能的 《早蟬》,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