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報第三條燭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報第三條燭盡”全詩
更報第三條燭盡,文昌風景畫難成。
分類:
作者簡介(薛能)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詩人。《郡齋讀書志》、《唐詩紀事》、《唐詩品匯》、《唐才子傳》均載:“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陽一帶)。”仕宦顯達,官至工部尚書。時人稱其“詩古賦縱橫,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風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鄉,游歷眾多地方,詩多寄送贈答、游歷登臨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詩人多與有詩與其唱和。
《省試夜(一作韋承貽詩)》薛能 翻譯、賞析和詩意
省試夜(一作韋承貽詩)
白蓮千朵照廊明,
一片承平雅頌聲。
更報第三條燭盡,
文昌風景畫難成。
中文譯文:
白蓮千朵照亮了廊道,
傳來一片莊嚴和美好的頌歌聲。
更進一步,第三根蠟燭熄滅,
文昌的景象就難以繪制。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夜晚的場景,詩人通過描寫白蓮花的光芒和承平時期的雅頌,展示了美好安寧的時光。然而,詩的結尾表達了一種悲傷情緒,指出文昌的景象無法被畫出,可能是暗示文人境遇、才華無法得到充分發展的隱喻。
賞析:
詩人以夜晚的景象作為背景,通過描寫白蓮花的光芒,表達了一種美好與莊嚴的氛圍。同時,詩人通過提到承平時期的雅頌,進一步加強了這種莊嚴和美好氛圍。然而,在最后兩句中,詩人突然轉折,提到了第三根蠟燭的熄滅,并指出文昌的景象難以成為畫作。這種轉折和悲傷表達,起到了強烈的對比作用,使整首詩更加深入人心。這首詩給人一種富有想象力和感情的觀感,同時也帶有一絲苦澀和無奈。
“更報第三條燭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ěng shì yè yī zuò wéi chéng yí shī
省試夜(一作韋承貽詩)
bái lián qiān duǒ zhào láng míng, yī piàn chéng píng yǎ sòng shēng.
白蓮千朵照廊明,一片承平雅頌聲。
gèng bào dì sān tiáo zhú jǐn, wén chāng fēng jǐng huà nán chéng.
更報第三條燭盡,文昌風景畫難成。
“更報第三條燭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