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榆芳草似還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敗榆芳草似還家”全詩
此日郊亭心乍喜,敗榆芳草似還家。
分類:
作者簡介(薛能)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詩人。《郡齋讀書志》、《唐詩紀事》、《唐詩品匯》、《唐才子傳》均載:“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陽一帶)。”仕宦顯達,官至工部尚書。時人稱其“詩古賦縱橫,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風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鄉,游歷眾多地方,詩多寄送贈答、游歷登臨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詩人多與有詩與其唱和。
《重游通波亭》薛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游通波亭》是唐代詩人薛能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重回故園,懷念過去歲月的思緒和喜悅之情。
詩中的“十年拋擲故園花,最憶紅桃竹外斜”描述了詩人離開故園已有十年之久,對故園的思念和回憶如同被拋擲的花朵,紛紛飄散。其中特別提到“紅桃竹”,顯露出故園蓬勃生機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故園美景的懷念。
接著詩人提到此刻回到鄉間的郊亭,“心乍喜”,感受到的是一種喜悅和振奮,仿佛回到了家園。他將郊亭中的敗榆芳草比作回家的標志,以此強調了他重返故園的喜悅之情。
整首詩寫景描寫簡潔明了,用詞明快自然,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念之情和回家的愉悅之感。整首詩意融合了懷舊之情和回歸故園的喜悅,具有濃厚的鄉愁情懷。
中文譯文:
重回故園,十年拋擲悲歡。最記得紅桃竹斜斜。歸來之日,親近鄉亭,心中大喜。敗榆芳草似在迎家。
賞析:
《重游通波亭》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故園的思念和回歸的喜悅之情。詩人借助故園的花朵和竹林等景物,將自己內心的感受生動地表達出來。詩中“十年拋擲故園花”揭示了詩人離開故園已久,對過去歲月的情感如同被隨意拋棄的花朵,飄散在時光之間。而“紅桃竹外斜”則展現出故園曾經盛開的美景,給人帶來一種活潑和生機的感受。
詩人在描述回到故園的那一刻,情感高漲,內心喜悅。“此日郊亭心乍喜”,透露出他草草返回故土的心情。他將郊亭中的敗榆芳草比作回家的象征,表達出他回歸故園的喜悅之情。這一比喻以寫實的手法表達出了他對家園的強烈思念和渴望。
整首詩以樸素的語言揭示了詩人對故園的懷念,以及回歸家園的喜悅之情。這種懷舊和鄉愁的情感,使詩詞充滿了深沉的生活氣息。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親近鄉村的感受表達出來,給人以強烈的共鳴和觸動。
“敗榆芳草似還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yóu tōng bō tíng
重游通波亭
shí nián pāo zhì gù yuán huā, zuì yì hóng táo zhú wài xié.
十年拋擲故園花,最憶紅桃竹外斜。
cǐ rì jiāo tíng xīn zhà xǐ, bài yú fāng cǎo shì huán jiā.
此日郊亭心乍喜,敗榆芳草似還家。
“敗榆芳草似還家”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