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似昔年殘夢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還似昔年殘夢里”全詩
還似昔年殘夢里,透簾斜月獨聞鶯。
分類:
作者簡介(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宿城南亡友別墅》溫庭筠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城南亡友別墅
水流花落嘆浮生,
又伴游人宿杜城。
還似昔年殘夢里,
透簾斜月獨聞鶯。
中文譯文:
在城南的亡友別墅留宿
水流花謝時我嘆息浮生,
又有游人與我同宿杜城。
仿佛還是在往昔的夢中,
透過窗簾斜照的月光,獨自聽聞鶯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溫庭筠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人生短暫的感慨之情。
詩的第一句“水流花落嘆浮生”,詩人借水流花謝之景表現了時間的流轉和人生的短暫,表達了對光陰易逝的感慨。
第二句“又伴游人宿杜城”,詩人與游人共宿于杜城,共同面對人生的無常和轉變。這里的“宿杜城”可以理解為心靈的寄托和歸屬,亡友的別墅則象征著友情和紀念。
而第三句“還似昔年殘夢里”,則表明詩人仿佛仍然沉浸在往日的夢境之中,回憶起過去的種種。
最后一句“透簾斜月獨聞鶯”,通過描寫窗簾斜照的月光和獨自聆聽鶯聲,營造出一種寧靜和孤寂的氛圍,與詩人內心的思緒相呼應。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凝練的表達,傳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和感嘆。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情感抒發,詩中融入了對友情和回憶的思念,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還似昔年殘夢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chéng nán wáng yǒu bié shù
宿城南亡友別墅
shuǐ liú huā luò tàn fú shēng, yòu bàn yóu rén sù dù chéng.
水流花落嘆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hái shì xī nián cán mèng lǐ, tòu lián xié yuè dú wén yīng.
還似昔年殘夢里,透簾斜月獨聞鶯。
“還似昔年殘夢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