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逢征客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賴逢征客盡”全詩
賴逢征客盡,歸在落花前。
作者簡介(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進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后,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并進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鏟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年四十三歲。
《喜入長安》崔湜 翻譯、賞析和詩意
《喜入長安》是唐代崔湜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云日能催曉,
風光不惜年。
賴逢征客盡,
歸在落花前。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來到長安的喜悅心情。詩人開頭寫道:“云日能催曉”,云彩似乎加快了天空變亮的速度,意味著早晨到來。接著又寫道:“風光不惜年”,長安的風景美麗如昔,不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變得陳舊。這兩句揭示了詩人對長安獨特的自然環境的喜愛和敬畏之情。
然后,詩人表達了對征客回歸的期待:“賴逢征客盡”,征客們就要陸續歸來了。這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思念的心情,并且也把這種思念與征客的歸來聯系在一起,使得詩意更具深度。最后一句“歸在落花前”,則將征客的歸來與落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當花兒飄落時,正是征客的歸期,這種寫法既展示了詩人對友人的期望,也加深了對流轉不定的生命的獨特感悟。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出了崔湜對長安的喜悅之情和友人歸來的期待之情。通過對自然景觀和友誼的表達,詩人展現了對美好時刻的珍愛和感激之情,同時也揭示了生命的短暫與無常,讓人產生對美好時光的珍視和思考。
“賴逢征客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ǐ rù cháng ān
喜入長安
yún rì néng cuī xiǎo, fēng guāng bù xī nián.
云日能催曉,風光不惜年。
lài féng zhēng kè jǐn, guī zài luò huā qián.
賴逢征客盡,歸在落花前。
“賴逢征客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