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曾聽隔教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馬上曾聽隔教坊”全詩
太平故事因君唱,馬上曾聽隔教坊。
分類:
作者簡介(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歌》司空圖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歌》這首詩是唐代司空圖創作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個景象,亭臺墻破敗不堪,軍人們學習著內人化妝的技巧。因為太平時期人們無戰事,所以他們只能通過模仿內人化妝來消磨時間。司空圖喚起了自己的回憶,他在馬上曾經聽到隔壁的教坊的歌聲,唱著關于太平盛世的故事。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處處亭臺只壞墻,
Every pavilion and terrace is just ruins,
軍營人學內人妝。
Soldiers in the camp learn the art of applying ladies' makeup.
太平故事因君唱,
The story of peace is sung because of you,
馬上曾聽隔教坊。
I once heard it from the neighboring performance hall.
這首詩通過描繪亭臺墻壁的破敗,以及軍人學習內人化妝的情景,表達了太平時期的空虛與無聊。太平時期缺少了戰亂和沖突,使人們的生活變得單調無趣。而作者通過馬上曾經聽到的隔壁教坊的歌聲,回憶起太平時期的盛世,喚起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思念。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太平時期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給人一種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馬上曾聽隔教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ē
歌
chǔ chù tíng tái zhǐ huài qiáng, jūn yíng rén xué nèi rén zhuāng.
處處亭臺只壞墻,軍營人學內人妝。
tài píng gù shì yīn jūn chàng, mǎ shàng céng tīng gé jiào fāng.
太平故事因君唱,馬上曾聽隔教坊。
“馬上曾聽隔教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