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令飛去即應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令飛去即應難”全詩
臺殿漸多山更重,卻令飛去即應難。
分類: 飛來峰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題寶林寺禪者壁(山名飛來峰)》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題為《題寶林寺禪者壁(山名飛來峰)》,是唐代方干創作的。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幽深的峽谷中,高聳的巖石和翠綠的樹木隱藏了夏季的寒意,
躺在床上,可以從云溪和枕頭上一起欣賞美景。
寺廟的臺殿逐漸向上延伸,山勢越來越雄偉,
讓人覺得即便想要飛上去也是困難重重。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寶林寺的壁,壁上繪有山名為"飛來峰"的景致。寺廟坐落在幽深的峽谷中,周圍群山環繞,景色美麗壯觀。詩人以床下云溪和枕上山峰的視角,勾勒出了寺廟周圍自然景觀的壯麗和神秘感。寺廟的建筑也隨著臺殿的層層疊疊,讓人感受到山勢越來越高聳,氣勢恢宏。詩中最后兩句表達出對于想要飛往高山的人來說,既期望又困難,增加了詩意的層次。
賞析:
這首詩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寶林寺及其周圍的自然景觀。詩人通過描述床下的云溪和枕上的山峰,將人置身于峽谷中,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出寺廟的壯美與自然的奇妙,通過詩人的描寫,讀者仿佛也能感受到清涼的夏日和令人陶醉的山水。詩的最后兩句 "卻令飛去即應難",隱喻了人們期望攀登高山的愿望,但也表達了困難重重的現實。整首詩意境深遠,形象鮮明,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和思考的啟示。
“卻令飛去即應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bǎo lín sì chán zhě bì shān míng fēi lái fēng
題寶林寺禪者壁(山名飛來峰)
suì yán qiáo mù xià cáng hán, chuáng xià yún xī zhěn shàng kàn.
邃巖喬木夏藏寒,床下云溪枕上看。
tái diàn jiàn duō shān gèng zhòng, què lìng fēi qù jí yīng nán.
臺殿漸多山更重,卻令飛去即應難。
“卻令飛去即應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