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憐壞堞猶遮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危憐壞堞猶遮水”全詩
只見風師長占路,不知青帝已行春。
危憐壞堞猶遮水,狂愛寒梅欲傍人。
事往時移何足問,且憑村酒暖精神。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自湘川東下立春泊夏口阻風登孫權城》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湘川東下立春泊夏口阻風登孫權城》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述了詩人從吳門出發,經過千里艱難的旅程,終于到達夏口,并登上孫權城,感嘆風師長時間占據了行進的道路,青帝已經掌管了春天的到來。詩人通過描寫堞墻殘破仍然擋住了水的景象,表達了對堅韌不拔的敬意;同時又表達了對寒梅的狂愛和希望靠近人類的愿望。最后詩人表示過去的事已經過去,無需追問,村酒能溫暖人的心靈。
中文譯文:
離開吳門已經千里有余,
離開湘浦已經過了數旬。
只見風師長時間占據了路途,
不知青帝已經帶來了春天。
壞堞仍然擋住了水流的景象,
執著于寒梅卻欲靠近人類。
過去的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無需再問,
讓村莊的酒溫暖我們的精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述自湘川東部至夏口的旅程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的描繪,表達了對堅韌不拔和溫暖的向往。詩人通過描繪堞墻殘破仍然阻擋住水流的景象,表達了對困難的敬意,并通過對寒梅的狂愛和希望靠近人類的欲望,表達了對溫暖和人情感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直接地描繪了旅途的艱辛和對未來的期待。詩人通過對風師長時間占據路途的描寫,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類對自然的無奈。最后,詩人用“村酒暖精神”這句詩句表達了對人情感的渴望,傳達了與讀者分享村莊的溫暖和愉悅之情。整首詩以簡短的篇幅,傳達出了對自然和人性的觀察和感受,具有唐代詩歌的獨特韻味。
“危憐壞堞猶遮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xiāng chuān dōng xià lì chūn pō xià kǒu zǔ fēng dēng sūn quán chéng
自湘川東下立春泊夏口阻風登孫權城
wú mén cǐ qù yú qiān lǐ, xiāng pǔ lí lái xiǎng shù xún.
吳門此去逾千里,湘浦離來想數旬。
zhī jiàn fēng shī zhǎng zhàn lù,
只見風師長占路,
bù zhī qīng dì yǐ xíng chūn.
不知青帝已行春。
wēi lián huài dié yóu zhē shuǐ, kuáng ài hán méi yù bàng rén.
危憐壞堞猶遮水,狂愛寒梅欲傍人。
shì wǎng shí yí hé zú wèn, qiě píng cūn jiǔ nuǎn jīng shén.
事往時移何足問,且憑村酒暖精神。
“危憐壞堞猶遮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