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融鴛瓦土膏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雪融鴛瓦土膏春”全詩
夜來夢到宣麻處,草沒龍墀不見人。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壬戌西幸后》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壬戌西幸后》是唐代詩人鄭谷創作的一首詩。它描寫了唐太宗李世民在西征歸來后的景象。
詩中首句“武德門前顥氣新”,武德門是皇宮的大門,這里形容門前的景象“顥氣新”,意味著李世民勝利歸來帶來了一種新的春天氣息。
第二句“雪融鴛瓦土膏春”,描述了雪融化后鴛鴦瓦上的土膏顯露了春天的氣息。這里的比喻采用了寓意豐富的“鴛鴦瓦”,象征著文化繁榮和國家安定。
第三句“夜來夢到宣麻處”,詩人通過夜間夢到宣麻處來暗示他思念當時的盛景。宣麻是宮廷行宮的名字,詩人在夢中想象自己置身于那個貴族繁盛的地方。
最后一句“草沒龍墀不見人”,描繪了現實與夢境之間的反差。詩人醒來后,看到的是草長滿了皇陵前的龍墀,而人們卻不見蹤影,暗示了詩人對當時的輝煌和繁榮的懷念。
整首詩以寫景手法結合詩人的感慨,表達了對唐太宗統治時期繁榮的向往和深深的思念之情。它既表現了李世民在西征歸來后的喜悅和歡快,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當時輝煌盛世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
詩詞中文譯文:《壬戌西幸后》
武德門前新希望迸發,
雪融陽明曜土欣欣向榮。
夜晚夢里想起宣麻之地,
墻上荒草遮擋看不到人蹤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主要通過描寫景物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唐太宗統治時期繁榮盛世的向往和對現實的無奈之情。詩人以描繪富有生氣的景物為線索,突出了當時盛世的輝煌和氣息,但最后通過描寫現實與夢境的反差,表達了對這個美好時代已經過去的感傷和對逝去的輝煌的思念之情。
詩中用到的“武德門”和“鴛鴦瓦”等形象都是唐代宮廷建筑的象征,通過這些景物的描述突出了唐太宗時期的繁榮和昌盛。而最后一句的“草沒龍墀不見人”,則以景物間的反差來表達對逝去繁榮的懷念和對現實的不滿。
整首詩通過富有想象力的描寫和象征性的意象,以及對夢境和現實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唐太宗時期盛世繁榮的懷念和對逝去輝煌的悲傷。它通過詩人的情感表達,讓讀者感受到了當時盛世的輝煌和唐太宗的英明神武,同時也讓人們思考輝煌的時光為何轉瞬即逝,對于個人的遺憾和社會的無奈。
“雪融鴛瓦土膏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én xū xī xìng hòu
壬戌西幸后
wǔ dé mén qián hào qì xīn, xuě róng yuān wǎ tǔ gāo chūn.
武德門前顥氣新,雪融鴛瓦土膏春。
yè lái mèng dào xuān má chù, cǎo méi lóng chí bú jiàn rén.
夜來夢到宣麻處,草沒龍墀不見人。
“雪融鴛瓦土膏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