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塵飛處上琴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戰塵飛處上琴臺”全詩
春日暖時拋笠澤,戰塵飛處上琴臺。
棲身未識登龍地,落筆元非倚馬才。
待勒燕然歸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分類:
作者簡介(吳融)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靈池縣見早梅(時太尉中書令京兆公奉詔討蜀余在幕中)》吳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在靈池縣看到早梅(時太尉中書令京兆公奉詔討蜀余在幕中)
小園里的晴天里,看到寒梅開放,
一寸的鄉愁,能讓萬里路回返。
春天溫暖的時候,拋掉了笠帽,涉過澤地,
戰爭的塵埃飛揚的地方,登上了琴臺。
居住在這里,還不知道登上龍庭的地方,
寫下的詩句,并不倚靠在馬上的才華。
等待勒下燕然的命令歸來還沒有完成,
在南邊的雪枝上邊,沒有多少停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將軍在討伐蜀國的時候的情景。他在小園里遇見了早開的梅花,這讓他思鄉的情緒涌上心頭。盡管在戰爭時期,他依然能夠欣賞到春天的美景,但是思鄉之情卻依然無法舍棄。詩人通過寒梅的形象來表達將軍內心深處的思鄉之情,讓讀者感受到將軍戰場上的艱難和對家鄉的眷戀。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將軍在戰場上看到寒梅的情景,展現了他對家鄉的思念。作者以簡潔明快的筆觸,將將軍在戰爭中的辛酸與對家鄉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將軍雖然身在異鄉,但他依然能夠感受到春天的溫暖和梅花的美麗,這反映了他內心深處對家鄉的眷戀。讀者通過詩中的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能夠感受到將軍戰場上的孤獨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增加了詩的情感共鳴。整首詩以“思鄉”為主題,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將軍情感的復雜與矛盾,展示了他戰爭與思鄉的兩重身份。
“戰塵飛處上琴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g chí xiàn jiàn zǎo méi shí tài wèi zhōng shū lìng jīng zhào gōng fèng zhào tǎo shǔ yú zài mù zhōng
靈池縣見早梅(時太尉中書令京兆公奉詔討蜀余在幕中)
xiǎo yuán qíng rì jiàn hán méi, yī cùn xiāng xīn wàn lǐ huí.
小園晴日見寒梅,一寸鄉心萬里回。
chūn rì nuǎn shí pāo lì zé,
春日暖時拋笠澤,
zhàn chén fēi chù shàng qín tái.
戰塵飛處上琴臺。
qī shēn wèi shí dēng lóng dì, luò bǐ yuán fēi yǐ mǎ cái.
棲身未識登龍地,落筆元非倚馬才。
dài lēi yàn rán guī wèi dé, xuě zhī nán pàn shǎo pái huái.
待勒燕然歸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戰塵飛處上琴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