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長江比湘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若把長江比湘浦”全詩
若把長江比湘浦,離騷不合自靈均。
分類:
《過長江》黃滔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長江
曾搜景象恐通神,
地下還應有主人。
若把長江比湘浦,
離騷不合自靈均。
中文譯文:
越過長江
曾經搜尋到了景象,恐怕能夠通神,
地下應該還有著主宰。
如果用長江來比喻湘浦,
《離騷》詩的靈感不應該與之同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黃滔在唐朝寫的,表達了詩人對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詩的第一句“曾搜景象恐通神”意思是詩人曾經周游四方,看到了許多奇景異象,這令他想到靈性的存在。他知道有些景象超乎人的理解,甚至超越了神的能力。這里可以看出詩人在思考人與自然和神的關系,思考人的所知所見是否能夠涵蓋一切。
第二句“地下還應有主人”則表現了詩人對地底世界的想象。他認為地下不僅僅是一個無人區,而是有著屬于自己的主人。這種主人可以是指地底的神靈,也可以是指靈魂或其他存在。這里的設想再次展現了詩人對人與自然、人與神之間的關系的思考。
第三句“若把長江比湘浦”,湘浦是指湖南湘江的入海口,長江則是中國最長的河流,這里用長江來比喻湘浦,是在暗示湘江入海的景象不能與長江相比。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湘江景色的贊美,也可以理解為他認為湘江的景色雖然美麗,但不能與長江相比。
最后一句“離騷不合自靈均”,這句話意味著《離騷》這首詩的靈感與長江不是同一個層次的存在。《離騷》是屈原的一首長詩,被認為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巔峰之作。這里的意思是,長江的景色雖然秀美,但是與《離騷》所表達的詩意不能相提并論。
總的來說,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世界和人生的思考,表達了自己對景物、自然和神靈的感受和想象。詩人通過對景象的思考,呼應了自己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表達了對人與自然、人與神之間關系的疑問和思索。這首詩在簡潔中蘊含了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若把長江比湘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cháng jiāng
過長江
céng sōu jǐng xiàng kǒng tōng shén, dì xià hái yīng yǒu zhǔ rén.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還應有主人。
ruò bǎ cháng jiāng bǐ xiāng pǔ, lí sāo bù hé zì líng jūn.
若把長江比湘浦,離騷不合自靈均。
“若把長江比湘浦”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