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羲之手里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得羲之手里擎”全詩
都緣用久鋒頭盡,不得羲之手里擎。
分類:
作者簡介(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后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于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十離詩·筆離手》薛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十離詩·筆離手》是唐代詩人薛濤創作的作品。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用越管的毛筆起筆,開始抒發情感,
在紅色紙上灑下花瓣。
這是因為使用時間久了,筆尖已磨損,
再也不能被羲之的手所舉起。
詩意:
這首詩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繪一支毛筆離開書寫者的手,表達了薛濤對離別的愁緒和無奈。詩中的筆以人的形象來表達情感,并象征著詩人的身體和心靈。作者將離別的痛苦與筆的離開相結合,在離別的背景下深化了薛濤對生命和情感的思考。
賞析:
《十離詩·筆離手》是一首富有離別情感的詩歌。詩人以一支久經使用的毛筆離開書寫者的手作為離別的象征,暗示了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的離別和別離之痛。通過表達筆尖已磨損到無法再用、不能再受到羲之手所舉起的意境,薛濤深刻地表達了離別所帶來的傷痛和無奈。同時,詩中紅色紙上的花瓣灑落也為詩情增添了一絲愁緒和凄美。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傳遞出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得羲之手里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lí shī bǐ lí shǒu
十離詩·筆離手
yuè guǎn xuān háo shǐ chēng qíng, hóng jiān zhǐ shàng sǎ huā qióng.
越管宣毫始稱情,紅箋紙上撒花瓊。
dōu yuán yòng jiǔ fēng tóu jǐn, bù dé xī zhī shǒu lǐ qíng.
都緣用久鋒頭盡,不得羲之手里擎。
“不得羲之手里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