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儻為新句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儻為新句偈”全詩
穿霞逢黑yU,乞食得紅姜。
大化宗門辟,孤禪海樹涼。
儻為新句偈,寄我亦何妨。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春送禪師歸閩中》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送禪師歸閩中》是唐代貫休所作的一首詩,表達了送別禪師歸故鄉的情感,并融入了禪宗思想和對自然景色的描繪。
中文譯文:
春天的景色充滿了整個湘江,我送禪師回歸故鄉。
穿過霞光,在黑暗中遇見他,他乞求食物時得到了一塊紅姜。
大化宗門為禪宗開辟道路,獨自修禪的人在海上的樹蔭下感受涼爽。
縱使這首詩被當做了新的佛教偈語,寄給我又有何妨呢?
詩意:
整首詩將禪宗思想融入其中,表達了貫休對禪修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師者的敬意和送別之情。詩中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表現了與自然的融洽和對自然的贊美。禪修之人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真諦,與大千世界相融合。詩中也暗含對禪宗的佛教偈語的視角,將自己的創作和傳統的禪宗相聯系。
賞析:
這首詩詞用簡潔明了的語句,描述了送別禪師歸閩中的場景和情感。貫休在描述春天的景色時,運用了生動而具體的描寫手法,讓讀者仿佛置身于春光明媚的湘江之畔。詩人借景抒情,將送別禪師的情感和對禪修的向往相互交織,使詩詞中的情感更加真摯動人。通過對禪宗和自然的描繪,詩詞展示了禪修者尋求內心平靜和與大千世界的融合之道。同時,詩中還有對禪宗的致敬和對傳統的延續,展現了貫休對禪修和佛教的敬重和認同。整首詩詞意境美麗,語言簡潔,風格清新自然,詩意深遠,頗具禪宗的意境和哲理。
“儻為新句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sòng chán shī guī mǐn zhōng
春送禪師歸閩中
chūn sè mǎn sān xiāng, sòng shī hái gù xiāng.
春色滿三湘,送師還故鄉。
chuān xiá féng hēi yU, qǐ shí dé hóng jiāng.
穿霞逢黑yU,乞食得紅姜。
dà huà zōng mén pì, gū chán hǎi shù liáng.
大化宗門辟,孤禪海樹涼。
tǎng wèi xīn jù jì, jì wǒ yì hé fáng.
儻為新句偈,寄我亦何妨。
“儻為新句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