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兩三三戴帽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兩兩三三戴帽子”全詩
日暮祖侯吟一聲,長安竹柏皆枯死。
分類:
作者簡介(祖詠)

祖詠 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后歸隱汝水一帶。
《尚書省門吟》祖詠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尚書省門吟》是唐代詩人祖詠創作的一首詩。該詩描繪了長安城的凄涼景象,以及人們對往事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尚書省門”指的是唐朝的尚書省,意味著官僚制度的廢棄與破敗。開篇寫道,“落去他,兩兩三三戴帽子。”表達了過去繁榮昌盛的宮廷已不再存在,往昔的輝煌已經消失。人們失去了以往的身份與地位,只能依靠佩戴帽子來維持尊嚴。
接著詩人寫道,“日暮祖侯吟一聲,長安竹柏皆枯死。”這句詩意蘊涵深遠。日暮時分,傳來一聲悲涼的吟唱聲,表達了尚書省門的荒蕪與寂寞。長安的竹柏樹是古代寓言中象征永恒的樹木,但在這首詩里,它們卻已經干枯死去,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一切都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逝。
整首詩雖然只有很短的幾句,但是通過描繪長安的廢棄景象和人們的尊嚴喪失,表達了對往昔繁榮的感慨和對時光流轉的思索。詩意深沉,帶有一種凄涼的情懷。
詩歌的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凝練的文字,展現了長安城的凋敝景象和人們沉重的心情。詩人將宏大的歷史變遷與深刻的個人情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寥寥幾個字的運用,營造出一種寂寥的意境,引發讀者對興衰、時光的思考。
同時,詩人運用了形而上的手法,將長安城內已經枯死的竹柏形容為“長安竹柏皆枯死”,有一種象征性的意味。這種象征性的運用,加深了詩詞的意境,增添了一種哲理性的思考,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命運的感慨。
總之,《尚書省門吟》是一首唐代詩歌中短小精湛的作品,通過對長安城的描繪,展現了歷史的更迭和個人的悲傷之情,讓讀者在幾個簡單的字句中感受到深沉的哲理和情感。
“兩兩三三戴帽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shū shěng mén yín
尚書省門吟
luò qù tā, liǎng liǎng sān sān dài mào zi.
落去他,兩兩三三戴帽子。
rì mù zǔ hóu yín yī shēng, cháng ān zhú bǎi jiē kū sǐ.
日暮祖侯吟一聲,長安竹柏皆枯死。
“兩兩三三戴帽子”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