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憑君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相見憑君問”全詩
亸轡曾相近。
繁華樂事老來慵,對酒尚憐佳景。
王孫年少,風流應更,無奈春愁悶。
幽期莫誤香閨恨。
羅帶今朝褪。
月圓花好一般春,觸處總堪乘興。
有人惆悵,何如歸好,相見憑君問。
分類: 御街行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御街行》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御街行》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天街月照珠簾粉。
亸轡曾相近。
繁華樂事老來慵,
對酒尚憐佳景。
王孫年少,風流應更,
無奈春愁悶。
幽期莫誤香閨恨。
羅帶今朝褪。
月圓花好一般春,
觸處總堪乘興。
有人惆悵,何如歸好,
相見憑君問。
譯文:
皇宮大街上,月光照耀著珠簾和粉妝。
曾經駕著華麗的馬車相近。
繁華的樂事已經老去,我變得懶散,
只對美酒和佳景抱有留戀。
年輕的王子,本應更加風流自信,
可惜只有春天的憂愁困擾著我。
不要錯過我們幽會的時刻,別讓香閨的愛恨再次傷心。
今天,我的羅帶已經褪去。
月圓花好,像是春天的一幅美麗畫卷,
每一個觸景之處都值得欣然乘興。
有人因思念而憂傷,何不回家,
我們相見時,請憑君的詢問。
詩意和賞析:
《御街行》描繪了一個王孫年少的男子在御街上游蕩的情景。詩中通過描繪月光照耀下的珠簾和粉妝以及華麗的馬車,展現了宮廷的繁華景象。然而,作者在詩中表達了對這種繁華樂事的厭倦和懶散。他更加珍惜對美酒和佳景的情感,對于年少的風流和對春天的憂愁也有所抱怨。詩人渴望在春天的美好景色中尋找慰藉,表達了對愛情的期待和對幸福歸宿的渴望。
詩中還暗示了一段幽會的情節,詩人希望不要錯過與心愛之人相見的機會,不要讓過去的愛恨再次傷害心靈。最后,詩人以月圓花好的春景為背景,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和對歸家的渴望。他希望那些憂愁的人們能夠回家,相見時可以向他詢問內心的困惑和痛苦。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凄美的情感展示了晁補之的才華和對人生的思考。他通過對繁華和憂愁的對比,表達了對真摯愛情和真正幸福的追求,同時也透露出對于時光流逝和歲月無情的感慨。
“相見憑君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jiē xíng
御街行
tiān jiē yuè zhào zhū lián fěn.
天街月照珠簾粉。
duǒ pèi céng xiāng jìn.
亸轡曾相近。
fán huá lè shì lǎo lái yōng, duì jiǔ shàng lián jiā jǐng.
繁華樂事老來慵,對酒尚憐佳景。
wáng sūn nián shào, fēng liú yīng gèng, wú nài chūn chóu mèn.
王孫年少,風流應更,無奈春愁悶。
yōu qī mò wù xiāng guī hèn.
幽期莫誤香閨恨。
luó dài jīn zhāo tuì.
羅帶今朝褪。
yuè yuán huā hǎo yì bān chūn, chù chù zǒng kān chéng xìng.
月圓花好一般春,觸處總堪乘興。
yǒu rén chóu chàng, hé rú guī hǎo, xiāng jiàn píng jūn wèn.
有人惆悵,何如歸好,相見憑君問。
“相見憑君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