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相愛肯留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主人相愛肯留無”全詩
秋來咫尺共榮枯。
空山晚翠孰華余。
孤竹君窮猶抱節,赤松子嫩已生須。
主人相愛肯留無。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浣溪沙(種松竹未成)》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種松竹未成)》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辛棄疾對自然界中植物生長衰敗的觀察,并以此寄托自身的遭遇和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草木於人也作疏。
秋來咫尺共榮枯。
空山晚翠孰華余。
孤竹君窮猶抱節,
赤松子嫩已生須。
主人相愛肯留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草木的生命起伏來比喻人世間的離合與變遷。辛棄疾觀察到秋天的到來,咫尺之間,草木共同經歷了興盛和凋零。他用"空山晚翠孰華余"來形容秋天的景色,問自己孰能保持如此翠綠的余華。孤立的竹子雖然窮困,但仍然堅守著自己的節節,而紅松雖然年輕,但已經長出了須根。最后兩句表達了主人的愛意,但卻不知是否愿意留住這些草木。
這首詩以自然界的景象暗喻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遭遇。草木的興衰象征了人生的榮辱得失,而孤立的竹子和年輕的紅松則分別代表了作者自己的堅韌和新生。整首詩意味深長,表達了作者對命運的思考和對愛情的期待,同時也反映了辛棄疾所處時代的動蕩和不安。
“主人相愛肯留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zhǒng sōng zhú wèi chéng
浣溪沙(種松竹未成)
cǎo mù yú rén yě zuò shū.
草木於人也作疏。
qiū lái zhǐ chǐ gòng róng kū.
秋來咫尺共榮枯。
kōng shān wǎn cuì shú huá yú.
空山晚翠孰華余。
gū zhú jūn qióng yóu bào jié, chì sōng zǐ nèn yǐ shēng xū.
孤竹君窮猶抱節,赤松子嫩已生須。
zhǔ rén xiāng ài kěn liú wú.
主人相愛肯留無。
“主人相愛肯留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