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小纜荻花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扁舟小纜荻花風”全詩
四合青山暮靄中。
明細火,倚孤松。
但愿尊中酒不空。
作者簡介(趙構)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異母弟,母顯仁皇后韋氏。趙構生于大觀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賜名趙構,封蜀國公,歷任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等職,不久晉封康王,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擄徽、欽二帝北去后,被宋欽宗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稱“南宋”。
《漁父詞(其五)》趙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漁父詞(其五)》是宋代文人趙構所作。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漁父在湖中劃著小船,細細系著纜索,四周是飄蕩的蘆花和微風。在青山環抱的水面上,夜幕降臨時彌漫著一層薄靄。漁父在寂靜的夜晚,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火,靠在孤獨的松樹旁,心中期望著酒杯里的美酒永不空盡。
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
扁舟小纜荻花風,
小船細細地系著纜索,湖面上飄蕩著荻花的芬芳,微風輕拂。
四合青山暮靄中。
四周環抱著青翠的山巒,夜幕降臨時彌漫著一層薄霧。
明細火,倚孤松。
漁父點燃了明亮的火,靠在孤獨的松樹旁。
但愿尊中酒不空。
他心中期望著酒杯里的美酒永不空盡。
這首詩通過對漁父夜晚垂釣的場景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漁父內心的愿望。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湖光山色和夜晚的寂靜,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富有詩意的畫面。漁父孤獨的形象與自然景色相互映襯,凸顯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詩中的漁父以小船、纜索、荻花、松樹等形象展現出他與自然的緊密聯系。明細的火光與孤獨的松樹形成了對比,突出了漁父在寂靜夜晚的存在感。最后一句表達了漁父對美酒的期盼,寓意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未來的希望。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將自然景色與人物情感相結合,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對人生美好的追求,同時也可以從中領悟到在喧囂的世界中,內心的寧靜和追求內在美的重要性。
“扁舟小纜荻花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fù cí qí wǔ
漁父詞(其五)
piān zhōu xiǎo lǎn dí huā fēng.
扁舟小纜荻花風。
sì hé qīng shān mù ǎi zhōng.
四合青山暮靄中。
míng xì huǒ, yǐ gū sōng.
明細火,倚孤松。
dàn yuàn zūn zhōng jiǔ bù kōng.
但愿尊中酒不空。
“扁舟小纜荻花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