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曉征車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曉征車度”出自唐代李世民的《賜房玄齡》,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wèi xiǎo zhēng chē dù,詩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未曉征車度”全詩
《賜房玄齡》
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
未曉征車度,雞鳴關早開。
未曉征車度,雞鳴關早開。
作者簡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賜房玄齡鑒賞
此詩的主旨,是頌揚、勉勵房玄齡為國求賢。首句從反面落墨,用一“迥”字,表明房玄齡與“大液仙舟”距離甚遠,其無暇游樂、無意求仙之意已見于言外。次句從正面著筆,點明他止忙于“引上才”,而“仙舟”之所以“迥”,也由此得到解釋。三、四兩句,以形象而有象征意味的筆墨寫“引上才”的措施及其效果。唐王朝的京城長安四面都有“關”。如果閉關拒才,誰能進來?可是如今呢,天未破曉,不遠千里而來的英雄豪杰已經驅車入關,向長安進發。這因為:雄雞初唱,關門就早已為他們打開;而賢明的宰相,正在“西園”忙于援引他們呢!四句詩,寫得興會淋漓,其求賢望治之意,溢于言表。第四句,可能用了《史記·孟嘗君傳》函谷關雞鳴始開的典故,但其中的“關”并不限于函谷關。從泛指的、象征的意義上理解,會從更深的層次上把握全詩的意境美。“未曉征車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fáng xuán líng
賜房玄齡
tài yè xiān zhōu jiǒng, xī yuán yǐn shàng cái.
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
wèi xiǎo zhēng chē dù, jī míng guān zǎo kāi.
未曉征車度,雞鳴關早開。
“未曉征車度”平仄韻腳
拼音:wèi xiǎo zhēng chē dù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未曉征車度”的相關詩句
“未曉征車度”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未曉征車度”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未曉征車度”出自李世民的 《賜房玄齡》,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