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晚鶯啼何所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晚鶯啼何所為”全詩
日晚鶯啼何所為,淺深紅膩壓繁枝。
分類:
作者簡介(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后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于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棠梨花和李太尉》薛濤 翻譯、賞析和詩意
《棠梨花和李太尉》是唐代詩人薛濤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吳鈞蕙圃移嘉木,
正及東溪春雨時。
日晚鶯啼何所為,
淺深紅膩壓繁枝。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色,以及鶯鳥的鳴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春天的感慨之情。
賞析:
詩的開頭是吳鈞蕙圃移嘉木,吳鈞蕙是一種美麗的花卉,薛濤將它移植到了優美的園林中。詩人通過這一描寫,展示了春天花木繁茂的景象,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接著,詩人描述了春雨時節的東溪。東溪是一個河流的名字,詩人用“春雨時”來修飾,表達了春雨滋潤大地的意境。這里的春雨象征著生命力和希望,也預示著豐收的希望。
詩的后兩句描述了傍晚時分鶯鳥的啼叫。鶯鳥的啼叫是春天的特征之一,它的鳴叫聲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到來。詩中問到“鶯啼何所為”,表達了詩人的好奇和對自然界的疑問,也暗示了詩人對生活的思考。
最后兩句以淺深紅膩壓繁枝來描繪花朵的繁茂景象。這里的花朵可能指的是吳鈞蕙或其他花卉,它們的花瓣淺淺深深地堆疊在一起,形成了美麗的景象。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壓倒性的視覺沖擊,也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機和繁榮。
總體而言,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美景,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思考。通過對花木、春雨和鶯鳥的描寫,詩人展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和希望的到來,同時也呈現了自然界的繁榮景象。詩中的意象和抒情語言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與活力。
“日晚鶯啼何所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ng lí huā hé lǐ tài wèi
棠梨花和李太尉
wú jūn huì pǔ yí jiā mù, zhèng jí dōng xī chūn yǔ shí.
吳鈞蕙圃移嘉木,正及東溪春雨時。
rì wǎn yīng tí hé suǒ wéi, qiǎn shēn hóng nì yā fán zhī.
日晚鶯啼何所為,淺深紅膩壓繁枝。
“日晚鶯啼何所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