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朝采之不盈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終朝采之不盈掬”全詩
玄芝碧樹壽華木。
終朝采之不盈掬。
用拂腥膻和九榖。
既甘且飫致遐福。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梁三朝雅樂歌 需雅 三》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梁三朝雅樂歌 需雅 三》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州上肥沃的土地并非只屬于一族。
那些神秘的草藥和翠綠的樹木,像是長壽的華木。
整天采摘都采不完,用來拂去獵物的腥臭味,和用來煮食的各種五谷。
既享受了美食,又帶來了幸福與福祉。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九州上的富饒土地、珍貴的草藥和樹木,以及豐富的食物,表達了人們的幸福和福祉。詩中所述的九州指的是中國古代的地理概念,代表著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詩人通過描繪這些富饒的景象,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享受。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九州上的豐饒景象,運用了富有意境的詞語,展示了大自然的寶藏和人們的幸福生活。詩人通過描述玄芝碧樹等神秘的草木,以及采摘五谷的場景,展現了豐盛的自然資源和豐收的景象。詩中的“用拂腥膻和九榖”一句,揭示了人們利用這些自然資源,除去獵物的腥味和煮食的調料,展現了富饒土地帶來的美食和幸福。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傳遞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視。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九州上的富饒景象,展示了人們對豐盛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表達了對幸福和福祉的贊頌。
“終朝采之不盈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áng sān cháo yǎ yuè gē xū yǎ sān
梁三朝雅樂歌 需雅 三
jiǔ zhōu shàng yú fēi yī zú.
九州上腴非一族。
xuán zhī bì shù shòu huá mù.
玄芝碧樹壽華木。
zhōng cháo cǎi zhī bù yíng jū.
終朝采之不盈掬。
yòng fú xīng shān hé jiǔ gǔ.
用拂腥膻和九榖。
jì gān qiě yù zhì xiá fú.
既甘且飫致遐福。
“終朝采之不盈掬”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