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用暮冬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游用暮冬盡”全詩
臨軒不解顏。
砧杵夜不發。
高門晝常關。
帳中流熠耀。
庭前華紫蘭。
物枯識節異。
鴻來知客寒。
游用暮冬盡。
除春待君還。
分類:
作者簡介(鮑令暉)

鮑令暉,南朝女文學家,東海(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南橋鎮)人,是著名文學家鮑照之妹,出身貧寒,但能詩文。鮑令暉是南朝宋、齊兩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學家。曾有《香茗賦集》傳世,今已散佚。另有留傳下來:《擬青青河畔草》、《客從遠方來》、《古意贈今人》、《代葛沙門妻郭小玉詩》等。
《自君之出矣》鮑令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自君之出矣》
朝代:南北朝
作者:鮑令暉
自君之出矣,
臨軒不解顏。
砧杵夜不發,
高門晝常關。
帳中流熠耀,
庭前華紫蘭。
物枯識節異,
鴻來知客寒。
游用暮冬盡,
除春待君還。
中文譯文:
從你離去之后,
我站在窗前無法掩飾我的愁容。
夜晚敲打砧杵的聲音沒有傳來,
白天高門常常緊閉。
帳中燈火閃耀,
庭前盛開華麗的紫色蘭花。
隨著季節的枯萎,我認識到時節的變遷,
鴻雁的來臨讓我知道客人的孤寂。
游子在寒冷的冬天將盡,
我除了等待春天,還等待你的歸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南北朝時期鮑令暉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因思念離去的戀人而感到憂愁和寂寞的心情。詩中通過描寫詩人臨窗而立、無法掩飾愁容,表現了他對離別的痛苦。砧杵夜不發的描寫暗示了詩人心中的寂靜和孤獨,高門緊閉則象征著他與戀人分離的現實境況。
詩中的帳中流熠耀,庭前華紫蘭描繪了詩人居住的地方,以及在他的內心世界中,美麗的紫色蘭花依然盛開。這種對美的描繪,與詩人內心的憂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詩人通過物枯識節異的表達,意味著他通過季節的變化而認識到時間的流逝,也暗示了他對離別的思念。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期待和對戀人歸來的渴望,將詩的情感推向高潮。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思緒和情感,通過對離別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戀人的深深思念和對重逢的期盼,充滿了愁緒和濃烈的感情色彩。同時,詩中的景物描寫也增添了一絲寂寞和凄涼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深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起伏。
“游用暮冬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jūn zhī chū yǐ
自君之出矣
zì jūn zhī chū yǐ.
自君之出矣。
lín xuān bù jiě yán.
臨軒不解顏。
zhēn chǔ yè bù fā.
砧杵夜不發。
gāo mén zhòu cháng guān.
高門晝常關。
zhàng zhōng liú yì yào.
帳中流熠耀。
tíng qián huá zǐ lán.
庭前華紫蘭。
wù kū shí jié yì.
物枯識節異。
hóng lái zhī kè hán.
鴻來知客寒。
yóu yòng mù dōng jǐn.
游用暮冬盡。
chú chūn dài jūn hái.
除春待君還。
“游用暮冬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