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欲挹浮邱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乘風欲挹浮邱袖”全詩
乘風欲挹浮邱袖,同訪朱明別洞天。
分類:
作者簡介(方信孺)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興化軍(四庫總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寧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歲。有雋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楊萬里頗贊善之。以蔭補番禺尉,治盜有異績。開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敵。歷淮東轉運判官,知真州。后奉祠歸,屏居巖穴,放浪詩酒以終。其父為葉颙宰相的女婿,其為葉颙宰相的孫女婿。
《浮邱山》方信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浮邱山》是宋代方信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浮邱山
碧海何年已變田,
空傳雙舄舊時仙。
乘風欲挹浮邱袖,
同訪朱明別洞天。
譯文:
浮邱山,
曾經的碧海如今已變成了田地,
只有傳說中的仙人留下了兩只舄。
乘著風想要摘取浮邱山的袖子,
與他一同去拜訪朱明在別處的洞天。
詩意:
《浮邱山》描繪了一個仙境般的山水景色,情感融入了對過去時光的回憶和對仙境之美的向往。詩中通過對碧海變成田地的描寫,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變遷,以及人間與仙境之間的隔閡。雙舄是傳說中仙人的一種鞋子,象征著仙境的存在,令人向往。詩人乘風欲挹浮邱山的袖子,表達了對仙境之美的渴望,并表達了希望與仙人一同去探訪別處的洞天。
賞析:
《浮邱山》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山水之美和仙境之境,展現了詩人對過去時光和仙境之美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碧海變田的意象,傳達了時光流轉和人事更迭的主題。雙舄象征著傳說中的仙人,增加了詩詞的神秘和超脫感。乘風欲挹浮邱山的意象則表達了詩人對仙境之美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詩詞給人以遙遠而神秘的感覺,引發讀者對仙境的想象和思考。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仙境的渴望,詩人喚起了讀者對美的追求和對超越塵世的向往,展現了宋代文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乘風欲挹浮邱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ú qiū shān
浮邱山
bì hǎi hé nián yǐ biàn tián, kōng chuán shuāng xì jiù shí xiān.
碧海何年已變田,空傳雙舄舊時仙。
chéng fēng yù yì fú qiū xiù, tóng fǎng zhū míng bié dòng tiān.
乘風欲挹浮邱袖,同訪朱明別洞天。
“乘風欲挹浮邱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