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作狎鷗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便作狎鷗翁”全詩
可憐非類者,同落有涯中。
萬物齊為馬,勞生獨轉蓬。
此行江海外,便作狎鷗翁。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秋暮書懷》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暮書懷》是宋代張舜民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旅鬢莖莖白,霜梨葉葉紅。
可憐非類者,同落有涯中。
萬物齊為馬,勞生獨轉蓬。
此行江海外,便作狎鷗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秋日傍晚的景象,同時抒發了詩人對自身處境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他對人生無常和命運多舛的感嘆,并以自己的旅行為背景,表達了對于遠離家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許。
賞析:
首兩句“旅鬢莖莖白,霜梨葉葉紅”描繪了秋天的景色,表現出白發如同枯莖般蒼白,紅葉像霜染的梨葉一樣鮮艷。這里運用了自然景物的對比,形成了鮮明的視覺效果,同時也折射出詩人自身年老和經歷的感嘆。
接下來四句“可憐非類者,同落有涯中。萬物齊為馬,勞生獨轉蓬。”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境遇的思考。詩中的“可憐非類者”指的是自己,表明詩人對自己境遇的不滿和無奈。詩人感嘆人世間的萬物都被逼迫著變得一樣,勞累的生活使他孤獨地流浪,如同轉蓬一般。
最后兩句“此行江海外,便作狎鷗翁。”表達了詩人遠離家鄉的心情和對未來的期許。詩人表示自己此行已經到達江海之外,比喻他遠離了家鄉。他自比為“狎鷗翁”,表明他渴望自由自在地在江海中徜徉,尋求一種超然的境界。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于自身處境和人生的思考與感慨。在詩人的筆下,秋日的景象與詩人內心的感受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種深沉而富有意境的詩意。
“便作狎鷗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mù shū huái
秋暮書懷
lǚ bìn jīng jīng bái, shuāng lí yè yè hóng.
旅鬢莖莖白,霜梨葉葉紅。
kě lián fēi lèi zhě, tóng luò yǒu yá zhōng.
可憐非類者,同落有涯中。
wàn wù qí wèi mǎ, láo shēng dú zhuǎn péng.
萬物齊為馬,勞生獨轉蓬。
cǐ xíng jiāng hǎi wài, biàn zuò xiá ōu wēng.
此行江海外,便作狎鷗翁。
“便作狎鷗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