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旄黃鉞分行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旄黃鉞分行立”全詩
白旄黃鉞分行立,一點猩紅似幼君。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謝了天恩出內門,
駕前喝道上將軍。
白旄黃鉞分行立,
一點猩紅似幼君。
詩意:
這首詩描寫了一位將軍受到皇帝的賞識,從內宮出來,騎著馬,站在將軍之前。將軍手持白色旗幟和黃色戰斧,整齊地排列站立,其中一位將軍的戰袍上有一點猩紅色,好像是年輕的君主。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幅將軍受到皇帝寵愛的場景。詩人使用了具象的描寫手法,通過描述將軍手持的白旄和黃鉞,以及其中一位將軍戰袍上的猩紅色點綴,強調了將軍的威嚴和崇高地位。整首詩以四句為一組,結構緊湊,語言簡潔明了。通過這種簡練的描寫方式,使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將軍身份的尊貴和莊嚴。
此外,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色彩的象征意義。白色象征純潔和高貴,黃色象征皇權和威嚴,猩紅色則映襯出將軍的威武和年輕的君主的形象。這種色彩的運用增強了詩歌的視覺效果,使整首詩更加生動鮮明。
綜上所述,《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通過簡明扼要的描寫,展現了將軍的榮耀和威嚴,同時也借助色彩的象征意義,為讀者呈現出一幅莊嚴肅穆的畫面。
“白旄黃鉞分行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zhōu gē jiǔ shí bā shǒu qí sì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
xiè le tiān ēn chū nèi mén, jià qián hè dào shàng jiàng jūn.
謝了天恩出內門,駕前喝道上將軍。
bái máo huáng yuè fēn háng lì, yì diǎn xīng hóng shì yòu jūn.
白旄黃鉞分行立,一點猩紅似幼君。
“白旄黃鉞分行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