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著老萊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須著老萊衣”全詩
聽歌知近楚,投館忽如歸。
魯堰田疇廣,章陵氣色微。
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夕次蔡陽館》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夕次蔡陽館
日暮馬行疾,城荒人住稀。
聽歌知近楚,投館忽如歸。
魯堰田疇廣,章陵氣色微。
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
中文譯文:
太陽下山,馬兒快馳,
城市荒蕪,人煙稀。
聽著歌謠知道近著楚國,
投宿這館宴,如回家般迅速。
魯堰田地廣闊無垠,
章陵的景色,微弱無比。
明天拜謁嘉慶皇帝,
必需穿上陳舊的老布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夜晚旅行的一段經歷。夜幕降臨,詩人騎馬飛馳而行,周圍的城市寂靜荒蕪,很少能看到人煙。然而,當他聽到館中的歌聲時,他仿佛回到了家中的樣子,感到溫馨和宜人。詩中還有魯堰的田地和章陵的風景,雖然都有些微弱,但仍然能夠給人以寬廣和安詳的感受。
最后兩句,詩人表示明天要去拜謁嘉慶皇帝,并提到要穿上陳舊的老布衣。這是對時代的一種反思和思考,似乎在說“既然要去見皇帝,又何必在乎衣著的華麗與精致呢?”這展現出詩人對虛華的排斥和樸素的追求,也體現出他對皇帝的敬仰和希望能以真誠的態度面見。整首詩簡短樸實,以離尋常的行程為背景,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和思考。
“須著老萊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cì cài yáng guǎn
夕次蔡陽館
rì mù mǎ xíng jí, chéng huāng rén zhù xī.
日暮馬行疾,城荒人住稀。
tīng gē zhī jìn chǔ, tóu guǎn hū rú guī.
聽歌知近楚,投館忽如歸。
lǔ yàn tián chóu guǎng, zhāng líng qì sè wēi.
魯堰田疇廣,章陵氣色微。
míng cháo bài jiā qìng, xū zhe lǎo lái yī.
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
“須著老萊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