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傳鞞鐸向平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俄傳鞞鐸向平陽”全詩
六宮處處秋如水,不獨長門玉漏長。
分類:
作者簡介(王世貞)

王世貞(1526年-1590年)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漢族,太倉(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后七子”領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卒贈太子少保。好為古詩文,始于李攀龍主文盟,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正德宮詞八首》王世貞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正德宮詞八首》是明代王世貞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夜半球燈出未央,
俄傳鞞鐸向平陽。
六宮處處秋如水,
不獨長門玉漏長。
譯文:
在午夜時分,宮殿里的球燈亮起,照亮了未央宮。突然,一陣輕響傳到平陽宮。六宮的每個角落都籠罩在秋意之中,不僅長門宮的玉漏延續著長夜。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宮廷的夜晚景象。詩人通過描寫宮殿中球燈的光亮和鞞鐸的聲音,展現了宮廷的繁華和活力。六宮的每個地方都充滿著秋天的氣息,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季節的變遷。長門宮的玉漏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它不僅是宮廷的象征,也是整個世界的象征。
賞析:
《正德宮詞八首》以簡潔而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宮廷夜晚的景象,展現了明代宮廷的繁華與秋意。詩人運用了富有音樂感的語言,如"夜半球燈"、"俄傳鞞鐸"等,給人以視覺和聽覺上的愉悅。通過對六宮處處秋意如水的描寫,詩人巧妙地將宮廷景象與季節聯系起來,展現了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變遷。尤其是最后一句"不獨長門玉漏長",通過對長門宮玉漏的描寫,意味著時間的長久流逝,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詩人對宮廷和生命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這首詩詞通過對宮廷景象的描寫,以及秋意和時間流逝的象征,表達了對人生短暫和無常的感慨,引發讀者對生命的思考。它通過簡潔而富有音樂感的語言,展現了明代宮廷的繁華與秋意,同時也給人以啟迪和感悟。
“俄傳鞞鐸向平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ng dé gōng cí bā shǒu
正德宮詞八首
yè bàn qiú dēng chū wèi yāng, é chuán bǐng duó xiàng píng yáng.
夜半球燈出未央,俄傳鞞鐸向平陽。
liù gōng chǔ chù qiū rú shuǐ, bù dú cháng mén yù lòu zhǎng.
六宮處處秋如水,不獨長門玉漏長。
“俄傳鞞鐸向平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