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里薰爐殘蠟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帳里薰爐殘蠟照”全詩
翠屏曉。
帳里薰爐殘蠟照。
賞心樂事能多少。
忍聽陽關聲調。
明朝門外長安道。
悵望王孫芳草。
分類: 調笑
作者簡介(鄭僅)
鄭僅(1047~1113) 字彥能,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第進士。歷官顯謨閣待制,出知寧州,徙秦州。崇寧中為熙河路都轉運使。召拜戶部侍郎,改吏部侍郎,知徐州。政和三年終顯謨閣直學士、通議大夫,贈光祿大夫,謚修敏。《全宋詞》存其詞12首,均描寫男女戀情。
《調笑轉踏/調笑令》鄭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調笑轉踏/調笑令》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鄭僅。這首詩詞描述了一種悄悄的夢境,清晨時分,翠屏上的陽光透過帳幔照在燃燒殘留的蠟燭上。作者在這個時刻回憶起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愉快事情,然而他卻要忍受陽關的離別之聲。他眺望著明天,看見了長安道上的行人,感到無比憂傷。他心中懷念著曾經與自己相伴的王孫,以及他們一起賞芳草的美好時光。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夢悄,翠屏曉,
帳里薰爐殘蠟照。
賞心樂事能多少,
忍聽陽關聲調。
明朝門外長安道,
悵望王孫芳草。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詩意和賞析:
1. 夢幻的場景:詩詞以夢境為背景,描繪了清晨時分的寂靜景象,翠屏映照著微弱的陽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這種環境為后面的情感抒發提供了一種特殊的氛圍。
2. 快樂與離別的對比:詩中提到了作者過去的快樂回憶,這些快樂事情給他帶來了賞心樂事。然而,他卻要忍受陽關離別的聲音,這種對比突出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苦悶。
3. 對長安和王孫的思念:明朝門外長安道的景象引發了作者對未來的思考,他感到憂傷和留戀。他懷念曾經陪伴他的王孫,以及他們一起欣賞芳草的美好時光。這種思念和懷念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對過去的眷戀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夢幻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思考。詩中的離別、憂傷和對過去的懷念,營造出一種憂郁的氛圍。這首詩詞既體現了宋代文人的情感表達風格,又表達了作者個人的情感體驗,具有一定的詩意和審美價值。
“帳里薰爐殘蠟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iáo xiào zhuǎn tà tiáo xiào lìng
調笑轉踏/調笑令
mèng qiāo.
夢悄。
cuì píng xiǎo.
翠屏曉。
zhàng lǐ xūn lú cán là zhào.
帳里薰爐殘蠟照。
shǎng xīn lè shì néng duō shǎo.
賞心樂事能多少。
rěn tīng yáng guān shēng diào.
忍聽陽關聲調。
míng cháo mén wài cháng ān dào.
明朝門外長安道。
chàng wàng wáng sūn fāng cǎo.
悵望王孫芳草。
“帳里薰爐殘蠟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