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依舊色侵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青青依舊色侵書”全詩
唯有范家千畝竹,青青依舊色侵書。
分類:
作者簡介(趙汝愚)

趙汝愚(1140--1196),字子直,饒州余干人,宋代漢恭憲王元佐七世孫。卒于宋寧宗慶元二年。宋建炎(1117—1130),遷居崇德縣洲錢(今桐鄉市洲泉鎮)。父應善,字彥遠,性孝悌,工詩翰,官至江南西路兵馬都監。早有大志。擢進士第一,簽書寧國事節度判官。召試職館,除秘書省正字。歷遷集英殿修撰,帥福建。紹熙二年,公元一一九一年召為吏部尚書。遷知樞密院事,辭不拜。孝宗卒,適光宗疾,不能執喪。汝愚遣韓侂胄以內禪意請于憲圣太后,奉嘉王即皇帝位,即喪次命朱熹待制經筵,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進右丞相。
《致爽軒》趙汝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致爽軒》是宋代趙汝愚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濃陰夾道水流渠,
吹盡殘花不復余。
唯有范家千畝竹,
青青依舊色侵書。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意境優美的景象。詩人描述了一條夾道之中的水流渠,渠旁濃密的樹陰讓陽光無法透入,使得渠內殘留的花朵被風吹落一空。然而,唯有范家的千畝竹林依然郁郁蔥蔥,仿佛色彩滲透到了書本之中。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簡練而富有意象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對于范家竹林的贊美。詩中的"濃陰夾道水流渠"形象地描述了樹陰下的水流,給人一種涼爽和寧靜的感覺。"吹盡殘花不復余"表達了時光的無情和花朵凋謝的無奈,暗示了光陰易逝,萬物皆有衰老和消逝的命運。然而,"唯有范家千畝竹"卻是詩中的亮點所在。范家的竹林依然郁郁蔥蔥,青翠欲滴,色彩透入書本之中。這種對范家竹林的描繪,既突出了竹林的生命力和長青不變的特點,也暗示了文化的傳承和經典的永恒。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細節的描繪,表達了對光陰易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詩人通過將范家竹林與時光相對比,贊美了竹林的永恒之美,強調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這首詩詞情感抒發簡練而深刻,給人以啟示,引發讀者對于生命和時間的反思。
“青青依舊色侵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shuǎng xuān
致爽軒
nóng yīn jiā dào shuǐ liú qú, chuī jǐn cán huā bù fù yú.
濃陰夾道水流渠,吹盡殘花不復余。
wéi yǒu fàn jiā qiān mǔ zhú, qīng qīng yī jiù sè qīn shū.
唯有范家千畝竹,青青依舊色侵書。
“青青依舊色侵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