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圖著我笠蓑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畫圖著我笠蓑翁”全詩
竹樹一堤如有礙,乾坤萬象自無窮。
棹歌遠入秋波綠,塔影中分晚照紅。
尊酒待游煙雨景,畫圖著我笠蓑翁。
分類:
作者簡介(葉隆禮)
葉隆禮,字士則,號漁村,嘉興(今屬浙江)人。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進士。十年,通判建康府。十二年,除國子監簿(《景定建康志》卷二四)。開慶元年(1259年),為兩浙運判兼知臨安府(《咸淳臨安志》卷四九)。景定元年(1260年)。知紹興府(《寶慶會稽續志》卷二)。入元后銷聲匿跡。事跡《宋史》不載。
《煙雨樓》葉隆禮 翻譯、賞析和詩意
《煙雨樓》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葉隆禮。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煙雨樓
傍家亭館占湖東,
寂寞為鄰祗陸公。
竹樹一堤如有礙,
乾坤萬象自無窮。
棹歌遠入秋波綠,
塔影中分晚照紅。
尊酒待游煙雨景,
畫圖著我笠蓑翁。
譯文:
靠著一座庭院占據東湖,
寂寞作為鄰居只有陸公。
竹樹像一道阻礙,
天地間的萬象無窮無盡。
行船歌聲遠入秋色的湖波綠,
塔影中隔開晚霞的紅光。
舉起酒杯等待游覽煙雨景致,
畫下圖畫描繪我這戴著笠和蓑衣的老翁。
詩意和賞析:
《煙雨樓》以景物描寫和寓意深遠的意象為主題,表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的開頭描述了作者居住在東湖邊的一座樓閣旁,鄰居只有寂寞。這里的“祗陸公”指的是陸游,他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也是葉隆禮的朋友。作者通過描繪寂寞的環境,表達了自己孤獨的心境。
接下來的幾句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描繪竹樹和湖波的景致,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和無窮無盡的變化。竹樹一堤的景象給人一種有限和無限交錯的感覺,乾坤萬象的氣象表達了自然界的廣闊和豐富。
在第三節中,通過行船歌聲遠入秋色的湖波綠和塔影中分隔晚霞的紅光,描繪了景色的美麗和變幻。這里的景色反映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并借景抒發自己的情感。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在煙雨之中舉起酒杯等待游覽景色,并以畫筆來描繪自己這位戴著笠帽和蓑衣的老翁。這里的笠蓑翁形象象征著作者自己,他在這片煙雨中沉思和尋求內心的寧靜和滿足。
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意象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物和人生的思考。它既有景物的美感,又蘊含著對孤獨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探索,體現了宋代詩人獨特的情感表達和意蘊。
“畫圖著我笠蓑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ān yǔ lóu
煙雨樓
bàng jiā tíng guǎn zhàn hú dōng, jì mò wèi lín zhī lù gōng.
傍家亭館占湖東,寂寞為鄰祗陸公。
zhú shù yī dī rú yǒu ài, qián kūn wàn xiàng zì wú qióng.
竹樹一堤如有礙,乾坤萬象自無窮。
zhào gē yuǎn rù qiū bō lǜ, tǎ yǐng zhōng fēn wǎn zhào hóng.
棹歌遠入秋波綠,塔影中分晚照紅。
zūn jiǔ dài yóu yān yǔ jǐng, huà tú zhe wǒ lì suō wēng.
尊酒待游煙雨景,畫圖著我笠蓑翁。
“畫圖著我笠蓑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