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病》 戴叔倫
病多知藥性,客久見人心。
眾鳥趨林健,孤蟬抱葉吟。
滄洲詩社散,無夢盍朋簪。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臥病》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臥病》是唐代詩人戴叔倫創作的一首詩,詩意深沉,表達了作者身患重病的感受和對人情冷暖的思考。
中文譯文:
門掩青山臥,
莓苔積雨深。
病多知藥性,
客久見人心。
眾鳥趨林健,
孤蟬抱葉吟。
滄洲詩社散,
無夢盍朋簪。
詩意:
詩人臥病在床,閉起門來,靜靜地躺在青山之間。門外的莓苔被深深的雨水所覆蓋。詩人深知病情,對藥物的性質了若指掌;經歷了很多客人,看透了世人的真心。眾鳥紛紛趨向樹林,健康自在;而孤獨的蟬則捧著樹葉,發出清脆的鳴叫。曾經滄洲的詩社如今散了,沒有了帶來夢幻般的友情,只剩下孤獨。
賞析:
這首詩以門掩青山、莓苔積雨的景象描繪了作者身處病榻的情景,傳達出作者心境的沉重和孤獨。詩人隱居生活中,深知病情和藥物的作用,領悟了世事百態,對人心有所感悟。通過眾鳥趨林、孤蟬抱葉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不同看法。詩末描述了詩社散了,失去了盛會和友情的情況,暗示了作者的孤獨和無奈。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憂傷和思考,激發讀者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臥病》戴叔倫 拼音讀音參考
wò bìng
臥病
mén yǎn qīng shān wò, méi tái jī yǔ shēn.
門掩青山臥,莓苔積雨深。
bìng duō zhī yào xìng, kè jiǔ jiàn rén xīn.
病多知藥性,客久見人心。
zhòng niǎo qū lín jiàn, gū chán bào yè yín.
眾鳥趨林健,孤蟬抱葉吟。
cāng zhōu shī shè sàn, wú mèng hé péng zān.
滄洲詩社散,無夢盍朋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