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柳郎中茅山故居(一作柳谷汧故居)》 權德輿
鳥啼花落人聲絕,寂寞山窗掩白云。
作者簡介(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謚文,后人稱為權文公。
《題柳郎中茅山故居(一作柳谷汧故居)》權德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柳郎中茅山故居(一作柳谷汧故居)》是唐代權德輿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下馬停在荒涼的臺階上,太陽已經快要下山了,
只聽見潺潺的溪水在寂靜中流動。
鳥兒在啼叫,花兒在凋謝,人聲已經消失,
山上的窗戶緊閉著,遮掩著白云,顯得十分寂寞。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廢棄的茅山故居的景象。詩人下馬停在階前,感受到夕陽西下的時刻。他聽到了遠處潺潺流水的聲音,這是寂靜中的唯一聲音。鳥兒在啼叫,花兒在凋謝,但人的聲音已經消失無蹤。茅山故居的窗戶緊閉著,遮掩住了白云,整個山居顯得十分寂寞。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廢棄的山居景象,通過對寂靜和荒涼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之感。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比如夕陽、流水、白云等,以突出山居的荒涼和與世隔絕的感覺。通過描繪鳥兒啼叫、花兒凋謝、人聲絕跡等情景,詩人進一步表達了自己的孤獨和寂寞之情。整首詩情感深沉,給人以清幽、蕭瑟的感覺。
此外,茅山故居在中國文化中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意義。茅山是中國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許多道士曾在此修行。因此,這首詩也可以被理解為對茅山故居的一種寫照,表達了對過去興盛時期的懷念和對廢棄景象的感慨。整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廢棄山居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之情,同時也反映了時光流轉、事物更迭的無情現實。
《題柳郎中茅山故居(一作柳谷汧故居)》權德輿 拼音讀音參考
tí liǔ láng zhōng máo shān gù jū yī zuò liǔ gǔ qiān gù jū
題柳郎中茅山故居(一作柳谷汧故居)
xià mǎ huāng jiē rì yù xūn, chán chán shí liū jìng zhōng wén.
下馬荒階日欲曛,潺潺石溜靜中聞。
niǎo tí huā luò rén shēng jué, jì mò shān chuāng yǎn bái yún.
鳥啼花落人聲絕,寂寞山窗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