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八絕》 蘇轍
影翻狂舞客,明誤已棲烏。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中秋夜八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秋夜八絕》是蘇轍(蘇軾的弟弟)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秋夜八絕
浮光看不定,重露試還無。
影翻狂舞客,明誤已棲烏。
中文譯文:
明亮的月光搖曳不定,無法確定。
重重露水試圖歸還,卻無從可尋。
影子翻騰,像瘋狂舞動的客人,
明亮的光芒卻誤將烏鴉引向棲息之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中秋夜晚上的景象,并通過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一種思緒紛亂、迷茫困惑的情緒。蘇轍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將復雜的情感和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
首句“浮光看不定,重露試還無”揭示了中秋夜月光的不穩定性。月光明亮而飄忽,難以捕捉和把握,給人一種虛幻和不確定的感覺。露水寓意著清晨的甘露,但它試圖歸還的意象卻顯示出一種迷失和無從尋覓的情緒。
第二句“影翻狂舞客,明誤已棲烏”通過對影子和烏鴉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思緒的混亂和迷惘。影子翻騰,宛如瘋狂舞蹈的客人,象征著內心紛亂的情感。明亮的月光卻錯誤地將烏鴉引向了錯誤的棲息之地,暗示了迷途和誤導。
整首詩詞通過對中秋夜的景象的描繪,反映了蘇轍內心的苦悶和迷惘。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意象和象征手法,以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將復雜的情感表達得深入人心。這首詩詞在形式上采用了八絕的格式,結構緊湊,言簡意賅,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它展示了蘇轍獨特的感悟和詩境,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審美價值。
《中秋夜八絕》蘇轍 拼音讀音參考
zhōng qiū yè bā jué
中秋夜八絕
fú guāng kàn bù dìng, zhòng lù shì hái wú.
浮光看不定,重露試還無。
yǐng fān kuáng wǔ kè, míng wù yǐ qī wū.
影翻狂舞客,明誤已棲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