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 孟郊
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游子》孟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子》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萱草生堂階,
游子行天涯。
慈親倚堂門,
不見萱草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游子離家在外的情景。詩人孟郊以萱草作為象征,表達了游子離家后思念故鄉和親人的心情。詩中的游子行走在天涯海角,遠離故鄉,思念之情如同萱草一樣,在堂階上繁茂生長。然而,慈親卻在堂門前倚著,卻不見故鄉的萱草花,這進一步加深了游子的思鄉之苦。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游子的思鄉之情的描繪,表達了離別的痛苦和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孟郊以萱草為意象,用簡潔的語言傳達了深沉的情感。詩中的堂階和堂門象征著家庭和親情,游子離家后,心系親人,思念之情如同萱草在堂階上茂盛生長。游子行走在天涯海角,離開了故鄉,但思鄉之情卻如影隨形。最后一句“不見萱草花”,反襯出游子的孤獨和離鄉之苦。整首詩簡潔而富有意境,通過對萱草的描繪,給人以強烈的思鄉之情和離別之痛的感受。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離鄉游子的同情和對家庭親情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唐代社會動蕩不安、人們離鄉背井的現實。孟郊以簡潔的語言和富有意象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在離別和彷徨中對親情的珍視和思念之情,使人們能夠深切感受到游子的離愁和家國情懷。
《游子》孟郊 拼音讀音參考
yóu zǐ
游子
xuān cǎo shēng táng jiē, yóu zǐ xíng tiān yá.
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
cí qīn yǐ táng mén, bú jiàn xuān cǎo huā.
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