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怨別》 孟郊
含情兩相向,欲語氣先咽。
心曲千萬端,悲來卻難說。
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古怨別翻譯及注釋
翻譯
在秋風蕭瑟,滿眼凄涼的季節,一雙相濡以沫的夫妻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含怨辭別。在這令人肝腸寸斷的時刻,兩人眼含熱淚,面面相視,想要向對方說點什么,可尚未開口已是泣不成聲。心中早有千言萬語,可是在此刻,因悲痛至極而無法訴說。分別后天各一方,相思之情能與誰人說,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天涯兩地共賞一輪明月,寄托無盡的相思愁苦。
注釋
⑴古怨別:古人離別的怨情。
⑵颯颯:形容秋風吹的聲音。
⑶相向:面對面。
⑷氣先咽:因為傷心,氣塞聲斷講不出話來。
⑸心曲:心事。
⑹唯所思:(分別后)只有互相思念。
古怨別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情人離愁的歌。此詩一、二句是離別的時間和環境,寫的又是在秋天。中間兩聯詩句內容相重,強調地描寫了兩人因離別而淚眼相看、欲說不能、傷心之極的情景。最后兩句寫的是離別人的將來,兩人只能在明朗的月光下共同想念了。表示了他們真切、堅貞的感情。
這首詩寫的是秋日的離愁:“颯颯秋風生,愁人怨離別。”交代離別時的節令,并用“颯颯秋風”渲染離愁別緒。接下去是寫一對離人的表情:“含情兩相向,欲語氣先咽。”相向,就是臉對著臉、眼對著眼;從“含情”二字里,使人想象到依戀難舍的情景,想象到汪汪熱淚對著熱淚汪汪的情景;想對愛人說些什么,早已抽抽咽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因為這兩句寫得極為生動傳情,宋代柳永,便把它點化到自己的詞中,寫出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雨霖鈴》)的名句。抽抽咽咽固然說不出話來,但抽咽稍定,到能夠說話之時,卻反而覺得沒話可說了:“心曲千萬端,悲來卻難說。”原先對“離人”或稍有不放心,想囑咐幾句什么話,或表白一下自己的心跡,但看到對方那痛楚難堪的表情,已經沒有什么需要說的了。“卻難說”三字,確切地寫出了雙方當時的一種心境。這一對離人,雖然誰都沒說什么,但“未說一言,勝過千言”,更表現了他們深摯的愛情和相互信賴。最后用一幅開闊的畫面,寫出了他們對別后情景的遐想:“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從這幅開闊的畫面里,使人看到了他們在月光之下思念對方的情狀,使人想象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相互祝愿。總起來看,詩人以秋風渲染離別的氣氛;寫“含情”之難舍,以“氣先咽”來描狀;寫“心曲”之復雜,以“卻難說”來概括;寫別后之深情,以“共明月”的畫面來遐想兩人“唯所思”的情狀。詩人換用幾種不同的表現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寫得很具體而動人。特別是“悲來卻難說”一句,本是極抽象的敘述語,但由于詩人將其鑲嵌在恰當的語言環境里,使人不僅不感到它抽象,而且覺得連女主人公復雜的心理活動都表現出來了。這正是作者“用常得奇”所收到的藝術效果。
《古怨別》孟郊 拼音讀音參考
gǔ yuàn bié
古怨別
sà sà qiū fēng shēng, chóu rén yuàn lí bié.
颯颯秋風生,愁人怨離別。
hán qíng liǎng xiāng xiàng, yù yǔ qì xiān yàn.
含情兩相向,欲語氣先咽。
xīn qǔ qiān wàn duān, bēi lái què nán shuō.
心曲千萬端,悲來卻難說。
bié hòu wéi suǒ sī, tiān yá gòng míng yuè.
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