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濕遍·悼亡》 納蘭性德
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
憶生來、小膽怯空房。
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
愿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
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
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
怕幽泉、還為我神傷。
道書生簿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
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青衫濕遍·悼亡翻譯及注釋
翻譯
想到你,淚水就將我的青衫衣襟打濕!你對我的真情和關慰,點點滴滴我又怎能忘記呢?半個月前你還帶病而強打著精神做事,當時你剪燈花的聲音現在還仿佛留在銀燈邊。回想起來,你生性膽小,連一個人在房子里都害怕,可如今你卻在那冷冷的幽暗的靈柩里,獨自伴著梨花影,受盡了凄涼。我愿意為你的靈魂指路,讓你的魂魄再一次到這回廊里來。
你我近在咫尺,正一樣地消受著這夕陽晚照下的荒原凄景。我愿用我的熱淚和著祭祀的酒漿把你滴醒,讓你又活轉過來,可又怕你醒來后繼續為我傷神,你定然會說:你書生命太薄,應該多多保重,不要再耽于兒女情了!但我卻記得你我曾有過的密誓,現在想來那誓言真的難以實現了,想到這一切又怎能不叫人肝腸寸斷呢?
注釋
①扶病:帶著病而行動做事。
②銀釭:銀燈。古代以油燈照明,貴族大家多用銀制燈臺,故稱銀釭。
③玉鉤斜:隨代葬埋宮女的墓地。《陳無己詩話》:“廣陵亦有戲馬臺下路號玉鉤斜。”這里是指亡妻的靈寢所在地。
④判:同“拚”。此處甘愿之意。周邦彥《解連環》:“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⑤椒漿:即椒酒,以椒實浸制之酒,多于元旦飲用。這里是指祭奠之酒漿。
⑥幽泉:墓穴,代指亡妻。
⑦將息:保重、調養之意。
⑧怨粉愁香:粉香,代指女人。怨粉愁香是喻指男女間的恩怨私情,這里借指與妻往日的濃情密意。
青衫濕遍·悼亡賞析
這首詞,是納蘭容若的第一首悼亡詞。
上片“青衫濕遍”第一句就表明了詞人悲痛的程度。眼淚把他的衣服都浸的濕透了,這是怎樣的一種悲痛,又是怎樣的一種凄涼,才能把衣服都濕透。“憑伊慰我,忍便相忘。”憑你對我的一片真情和安慰,我又怎能忍心把你忘記呢。這開頭的兩句就把全詞的那種哀傷的基調奠定了。“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妻子逝世的時間才只有半個月。半個月前,她還在自己身邊,就在自己眼前,帶著病在燈下,強打著精神做事。而今卻是陰陽兩隔,空留自己獨自在回想。“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回憶起你從前生性膽小,連一個人在房間都害怕,可如今你卻在那冰冷幽暗的靈柩里,獨自伴著梨花影,受盡凄涼。這幾句體現了詞人對亡妻的摯愛以及對其濃烈的思念之情,于是詞人把自己滿腔的愁懷,全部都寄托在夢幻中,希望亡妻能認識回家的路,到夢中與自己相聚。
下片仍是抒發了詞人的哀婉深情。“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這里作者猜想,此時的你,一定也和我一樣,“一般消受”這肝腸寸斷之苦了。“咫尺”兩字有“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之意,似有東坡“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態,然而后者還能“相顧”,前者卻是天人永隔了。
至此詞人對其妻子的思念達到了高潮,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瘋狂的思念著亡妻,竟然幻想著用眼淚去喚醒她和自己相見。“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薄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在這里詞人的筆鋒一轉,站在妻子的角度想,又怕長眠地府的妻子還在為自己神傷。定會說,書生你太命薄,應該自己多多保重,不要再耽誤于兒女情長了!最后一句“料得重圓密誓,難盡寸裂柔腸。”詞人記得夫妻倆所有的密誓,但是那些誓言已經不能夠實現,想到這真是令人肝腸寸斷。這整首詞里字字句句都滲透了詞人對亡妻刻骨銘心的思念,也看出了詞人那種凄楚的心境。而納蘭的詞風的婉麗凄清也正是來自于他們夫妻二人的情深意長。“青衫”、“銀釭”、“梨花影”、“回廊”、“玉鉤斜路”、“蔓草殘陽”、“清淚”、“椒漿”等凄淡無聊的意象,在詩里組接成一幅完整的藝術畫面,讀來更是讓人令人蕩氣回腸。這些意象大都是一種憂傷的感覺,透出一些悲涼的氣氛,單看這些詞,一種凄清感就撲面而來。
青衫濕遍·悼亡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六月,時盧氏已亡故半個月。盧氏的早亡使納蘭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詞人為了寄托對亡妻深深的哀思,故作下此詞。《青衫濕遍·悼亡》納蘭性德 拼音讀音參考
qīng shān shī biàn dào wáng
青衫濕遍·悼亡
qīng shān shī biàn, píng yī wèi wǒ, rěn biàn xiāng wàng.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
bàn yuè qián tou fú bìng, jiǎn dāo shēng yóu zài yín gāng.
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
yì shēng lái xiǎo dǎn qiè kōng fáng.
憶生來、小膽怯空房。
dào ér jīn, dú bàn lí huā yǐng, lěng míng míng jìn yì qī liáng.
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
yuàn zhǐ hún xī shí lù, jiào xún mèng yě huí láng.
愿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
zhǐ chǐ yù gōu xié lù, yì bān xiāo shòu, màn cǎo cán yáng.
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
pàn bǎ cháng mián dī xǐng, hé qīng lèi jiǎo rù jiāo jiāng.
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
pà yōu quán hái wèi wǒ shén shāng.
怕幽泉、還為我神傷。
dào shū shēng bù mìng yí jiāng xī, zài xiū dān yuàn fěn chóu xiāng.
道書生簿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
liào dé chóng yuán mì shì, nán jìn cùn liè róu cháng.
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