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七書的詩詞(117首)

    1 《臨洮送袁七書記歸朝(時袁生作僧,蕃人呼為袁師)》 唐·呂溫

    憶年十五在江湄,聞說平涼且半疑。
    豈料殷勤洮水上,卻將家信托袁師。

    2 《和普公賦東園十題其七書齋》 宋·梅堯臣

    圣賢有事業,皆在經籍中。
    已愛牙作簽,可輕山賜銅。
    還來讀詩禮,不用辨魚蟲。

    3 《傷王七秘書監寄呈揚州陸長史通簡府僚廣陵以廣好事》 唐·宋之問

    王氏貴先宗,衡門棲道風。
    傳心晤有物,秉化游無窮。
    學奧九流異,機玄三語同。
    書乃墨場絕,文稱詞伯雄。

    歷史故事寓理

    4 《代書答姜七崔九》 唐·張說

    婀娜金閨樹,離披野田草。
    雖殊兩地榮,幸共三春好。
    花殊鳥飛處,葉鏤蟲行道。
    真心獨感人,惆悵令人老。

    5 《送竇拾遺赴朝因寄中書十七弟(竇拾遺叔向其弟竇舒也)》 唐·李嘉祐

    自嘆未沾黃紙詔,那堪遠送赤墀人。
    老為僑客偏相戀,素是詩家倍益親。
    妻兒共載無羈思,鴛鷺同行不負身。
    憑爾將書通令弟,唯論華發愧頭巾。

    6 《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 唐·李嘉祐

    移家避寇逐行舟,厭見南徐江水流。
    吳越征徭非舊日,秣陵凋弊不宜秋。
    千家閉戶無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只有同時驄馬客,偏宜尺牘問窮愁。

    七夕節

    7 《贈韋左丞丈(濟·天寶七年以韋濟為河南尹遷尚書左丞)》 唐·杜甫

    左轄頻虛位,今年得舊儒。
    相門韋氏在,經術漢臣須。
    時議歸前烈,天倫恨莫俱。
    鴒原荒宿草,鳳沼接亨衢。

    8 《和劉七讀書》 唐·錢起

    夜雨深館靜,苦心黃卷前。
    云陰留墨沼,螢影傍華編。
    夢鳥富清藻,通經仍妙年。
    何愁丹穴鳳,不飲玉池泉。

    9 《喜侯十七校書見訪》 唐·耿湋

    東城獨屏居,有客到吾廬。
    發廩因舂黍,開畦復剪蔬。
    許酣令乞酒,辭窶任無魚。
    遍出新成句,更通未悟書。
    藤絲秋不長,竹粉雨仍馀。
    誰為須張燭,涼空有望舒。

    10 《臥病寓居龍興觀枉馮十七著作書知罷…寄馮生并贈喬尊師》 唐·盧綸

    乞假依山宅,蹉跎屬歲周。
    弱荑輕采拾,鈍質稱歸休。
    潘岳衰將至,劉楨病未瘳。
    步遲乘羽客,起晏滯書郵。

    11 《九華觀宴餞崔十七叔判官赴義武幕兼呈書記蕭校書》 唐·權德輿

    炎光三伏晝,洞府宜幽步。
    宿雨潤芝田,鮮風搖桂樹。
    陰陰臺殿敞,靡靡軒車駐。
    晚酌臨水清,晨裝出關路。
    偏榮本郡辟,倍感元臣遇。
    記室有門人,因君達書素。

    12 《八月十七日夜書懷》 唐·令狐楚

    三五既不留,二八又還過。
    金蟾著未出,玉樹悲稍破。
    誰向西園游,空歸北堂臥。
    佳期信難得,永夕無可奈。
    撫枕獨高歌,煩君為予和。

    邊塞戰士生活

    13 《浙東元相公書嘆梅雨郁蒸之候,因寄七言》 唐·劉禹錫

    稽山自與岐山別,何事連年鸑鷟飛。
    百辟商量舊相入,九天祗候老臣歸。
    平湖晚泛窺清鏡,高閣晨開掃翠微。
    今日看書最惆悵,為聞梅雨損朝衣。

    14 《歷陽書事七十韻》 唐·劉禹錫

    一夕為湖地,千年列郡名。
    霸王迷路處,亞父所封城。
    漢置東南尉,梁分肘腋兵。
    本吳風俗剽,兼楚語音傖。

    唐詩三百首黃河邊塞

    15 《長慶二年七月自中書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藍溪作》 唐·白居易

    太原一男子,自顧庸且鄙。
    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
    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
    伏閣三上章,戇愚不稱旨。

    16 《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竇七校書》 唐·白居易

    南去經三楚,東來過五湖。
    山頭看候館,水面問征途。
    地遠窮江界,天低極海隅。
    飄零同落葉,浩蕩似乘桴。

    17 《韋七自太子賓客再除秘書監,以長句賀而餞之》 唐·白居易

    離筵莫愴且同歡,共賀新恩拜舊官。
    屈就商山伴麋鹿,好歸蕓閣狎鹓鸞。
    落星石上蒼苔古,畫鶴廳前白露寒。
    老監姓名應在壁,相思試為拂塵看。

    18 《過梅里七首家…今列題于后·憶題惠山寺書堂》 唐·李紳

    故山一別光陰改,秋露清風歲月多。
    松下壯心年少去,池邊衰影老人過。
    白云生滅依巖岫,青桂榮枯托薜蘿。
    惟有此身長是客,又驅旌旆寄煙波。

    19 《寄張十七校書李仁行秀才》 唐·鮑溶

    去年八月此佳辰,池上閑閑四五人。
    久行月影愁迷夢,誤入華光笑認春。
    一與清風上蕓閣,再期秋雨過龍津。
    今年此日何由見,蓬戶蕭條對病身。

    20 《奉和翁文堯員外經過七林書堂見寄之什》 唐·黃滔

    朱旗引入昔茆堂,半日從容盡日忙。
    駟馬寶車行錫禮,金章紫綬帶天香。
    山從南國添煙翠,龍起東溟認夜光。
    定恐故園留不住,竹風松韻漫凄鏘。

    * 關于七書的詩詞 描寫七書的詩詞 帶有七書的詩詞 包含七書的古詩詞(117首)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