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向巴人里,今辭楚塞隅。入舟翻不樂,解纜獨長吁。窄轉深啼狖,虛隨亂浴鳧。石苔凌幾杖,空翠撲肌膚。
北渚牽吟興,西溪爽共游。指期乘禁馬,無暇狎沙鷗。縱目懷青島,澄心想碧流。明公非不愛,應待泛龍舟。
慶元道學家,紫陽諸弟冠。正印君得之,理窟講深貫。雄文摛玉堂,直筆插東觀。粹然中和容,清廟古珪瓚。
清時屏臣奸,琴瑟大更化。四佞斥昕朝,一札頒丙夜。明庭集孔鸞,清廟薦瓊斚。堂堂西山孫,藉藉少室價。
天地蕃庶草,美惡極蕕薰。古來誰覽察,離騷清楚氛。著作大雅姿,書傳挾香蕓。蠹簡不煩碎,豕牙貴能豶。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
富貴寧如節義香,也教青史播余芳。四年諫省歸何暮,七十新參老欲強。孺子早聞辭爵位,君謨今又去班行。軺車玉節江東路,清夢時應繞建章。
九峰江范篇,雅是書之緯。頃嘗一讀之,懵然云霧蔚。晚校中秘藏,講此愧猶未。喜逢尚書郎,家傳得之既。
自問湖邊舍,衰殘俛仰中。謀身悲日拙,造物假年豐。稅足催科靜,禾登債負空。社醅邀里巷,膰肉飫兒童。
十八年前玷玉堂,當時綠發此蒼蒼。傷禽縱奮愁瘡重,廄馬雖還笑齒長。薰罷山爐飄暗燼,漱馀銅碗冰寒漿。須慚清切鑾坡地,不是吾人得性場。
志學今經六十年,招提仍對舊山川。令威化鶴重來日,頂似初顏雪被肩。
去年六月焦原雨,入得東州第一朝。今日看云舊時節,又來農畔聽蕭蕭。
堂中三壽喜同時,黃發相逢齒更兒。參坐共談宣政舊,風流不許后生知。
閭里舊游能幾人,適齋猶有筆如神。莫言二老升沈異,各現宰官居士身。
問訊俞夫子,兼旬不寄書。官居還獨冷,體力復何如。藥石寧須爾,炎涼一任渠。詩能驅瘧鬼,下筆莫躊躕。
頻歲田家苦旱蝗,劇思小稔少丁黃。稻粳久渴三秋雨,菽麥俄經一夜霜。未保溝中無殍死,已聞道上有流亡。白頭屏處山林下,只怕群偷慣奪攘。
離年稠似發,契義重于山。不計命窮達,猶移書往還。匽藩新位貌,聞燕舊辭顏。勘破詩文處,吾其得訂頑。
真鉤追古道,方鑿背時風。得不坐三黜,曾何銜五窮。物情難復獲,天理窒斯通。李絳鶚書里,能無孟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