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傳尺一到江村,拜起朝衣漬淚痕。敢恨帝城如日遠,喜聞天語似春溫。翰林惟奉還山詔,湘水空招去國魂。圣主恩深何力報,時從天末望修門。
納祿惟愁晚,蒙恩未聽辭。猖狂思再瀆,感戀獨多時。但有花開日,無非飲醉時。白頭何所用,滿與插花枝。
雨露絲綸下玉宸,問天乞得個閑身。一生無恨長多感,三請皈休恰四春。手板抽還大丞相,安車縣示後來人。從今萬八百場醉,忽自稱冤五柳巾。
清曉趨丹禁,紅櫻降紫宸。驅禽養得熟,和葉摘來新。圓轉盤傾玉,鮮明籠透銀。內園題兩字,四掖賜三臣。
分明仙籍列清虛,自是還丹九轉疏。畫虎已成翻類狗,登龍才變即為魚。空慚季布千金諾,但負劉弘一紙書。猶有報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二年塵冒處中臺,喜得南歸退不才。即路敢期皇子送,出關猶有御書來。未知天地恩何報,翻對江山思莫開。斜日葦汀凝立處,遠波微飏翠如苔。
維此鼓聲何所起,擊之則有本寂然。此聲既以擊乃生,當其不擊聲何在?用手執捶以擊鼓,三者和合始有聲。如是究竟聲所緣,非手非捶非鼓義。
日月轉雙轂,古今同一丘。惟此鶴骨老,凜然不知秋。去住兩無礙,人天爭挽留。去如龍出山,雷雨卷潭湫。
巳愧雙旌古晉陵,更堪一節古羊城。偶逢舊治年頻熟,忽署新銜手尚生。山與君恩誰是重?身如秋葉不勝輕。向來百鏈今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江夏門風盛,東吳族望高。才雄吐白鳳,志大釣靈鼇。昔日參珠履,多年泛碧桃。陳琳巧書檄,謝客占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