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經神的詩詞(1276首)
2
《登清涼石有感》 明·丘梁
君不見,清涼山前一靈石,一片方方大如席。
云是文殊說法座,千古流傳夸勝跡。
我生聞說自孩提,將信還疑難考索。
4
《游天王寺》 宋·舒岳祥
客子倦行役,閒尋古剎林。
雙巖來勢盡,匯水去聲沈。
經神千人會,然燈七佛深。
松行喧萬籟,僧定不知音。
9
《相和歌辭·神弦別曲》 唐·李賀
巫山小女隔云別,松花春風山上發。
綠蓋獨穿香徑歸,白馬花竿前孑孑。
蜀江風澹水如羅,墮蘭誰泛相經過。
南山桂樹為君死,云衫殘污紅脂花。
13
《奉和圣制途經華岳應制》 唐·蘇颋
朝望蓮華獄,神心就日來。
晴觀五千仞,仙掌拓山開。
受命金符葉,過祥玉瑞陪。
霧披乘鹿見,云起馭龍回。
偃樹枝封雪,殘碑石冒苔。
圣皇惟道契,文字勒巖隈。
14
《奉和圣制經河上公廟應制》 唐·蘇颋
河流無日夜,河上有神仙。
輦路曾經此,壇場即宛然。
下疑成洞穴,高若在空煙。
善物遺方外,和光繞道邊。
事因周史得,言與漢王傳。
喜屬膺期圣,邦家業又玄。
16
《奉和圣制途經華岳應制》 唐·張說
西岳鎮皇京,中峰入太清。
玉鑾重嶺應,緹騎薄云迎。
霽日懸高掌,寒空類削成。
軒游會神處,漢幸望仙情。
舊廟青林古,新碑綠字生。
群臣原封岱,還駕勒鴻名。
17
《奉和圣制經河上公廟應制》 唐·張說
河上無名老,知非漢代人。
先探道德要,留待圣明辰。
玄妙為天下,清虛用谷神。
化將和氣一,風與太初鄰。
靈廟觀遺像,仙歌入至真。
皇心齊萬物,何處不同塵。
20
《神靜師院》 唐·韋應物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氣微。
經聲在深竹,高齋獨掩扉。
憩樹愛嵐嶺,聽禽悅朝暉。
方耽靜中趣,自與塵事違。
* 關于經神的詩詞 描寫經神的詩詞 帶有經神的詩詞 包含經神的古詩詞(127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