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三司造句

    “三司”的解釋

    三司[sān sī] 三司 西漢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見三有事)。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東漢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罷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為丞相。兩漢時實行了兩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終止。曹魏重新恢復三公之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公依然位居極品,且開府置僚佐。但實權則進一步向尚書機構轉移。至隋,三公不再開府,僚佐全部撤銷,完全變成虛銜或“優崇之位”。
    用“三司”造句 第1組

    1、 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2、 宋代二府三司制的中樞機構體制取代了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分散和轉移了宰相的權力。

    3、 1905年1月5日,侵華日軍第三司令官乃木希典和旅順俄軍司令官斯特塞爾在水師營一劉姓人家商談投降事宜。

    4、 在爾朱榮入洛前,元顥已經擔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受命領兵討伐葛榮;而元子攸僅僅在宮中擔任孝明帝的伴讀,資歷和官位都遠在元顥之下。

    5、 韶第四子德衡,武平末,開府儀同三司,隆化時,濟州刺史。

    6、 相國奏請長清公為征北將軍,假節,開府儀同三司,金印紫綬,封列侯。

    7、 開府儀同三司及特進不帶職事官者,朝參祿俸并同職事,仍隸吏部也。

    8、 癸未,興善寺胡僧不空卒,贈開府儀同三司、司空,賜爵肅國公,謚曰大辯正廣智不空三藏和尚。

    9、 乙巳日,元世祖忽必烈授小皇帝趙顯府儀同三司、檢校大司徒,封瀛國公。

    10、 撫、按及三司文武看見這種光景,每日起來,只朝著北方痛哭,除過死守之外,一個個袖手無策——這種傷心慘目的現狀真令人目不忍視,耳不忍聞的了。

    用“三司”造句 第2組

    11、 朝廷前幾日已下旨,特敕封楊曉峰為楚王、開府儀同三司、金紫光祿大夫、汴京南路行軍大元帥、龍虎上將軍等一串頭銜。

    12、 朝廷加劉放左光祿大夫,金印紫綬,儀同三司

    13、 以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北都留守、興圣宮使、判六軍諸衛事李繼岌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東京留守。

    14、 劉曜以功被署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牧,封中山王,身居顯職。

    15、 或告諧與從父弟上開府儀同三司滂、臨澤侯田鸞、上儀同三司祁緒等謀反,下有司案驗,奏:諧謀令祁緒勒黨項兵斷巴、蜀。

    16、 的雛形,盡管眼下這三司六部中,只有兵部與商部勉強拿得出手,其他都是近乎形同虛設。

    17、 鳳陽軍政民三司官員的資料以及崇禎朝頂尖*貴的恩怨交集像走馬燈一般在腦子中閃過,須臾之間便有了大致的應對之策。

    18、 三月,詔權三司使曾布、翰林學士呂惠卿同究詰市易事。

    19、 大理寺經常與刑部、都察院共同審理重大或疑難案件,成為三司會審。

    20、 包拯剛到諫院上任,諫官陳旭、吳奎和御使里行唐介等人,就紛紛向他提出了三司使張堯佐的問題。

    用“三司”造句 第3組

    21、 初平元年一月中,獻帝下詔,冊封張良八世孫張抗為征北將軍,秩兩千石,假節,開府儀同三司,金印紫綬,封列侯,領幽、冀、并三州兵事。

    22、 及司馬瑋被殺,張華因首先獻謀有功,拜為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中書監,金印紫綬。

    23、 又追贈興之侍中、金紫光祿大夫,謚曰孝侯;道慶散騎常侍、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謚曰敬侯。

    24、 皇帝服靴袍御垂拱殿,鳴鞭,內侍、閣門、管軍依朔望常例起居;次引樞密、宣徽、三司使副、樞密直學士、內客省使以下至醫官、待詔及修起居注官二員并大起居。

    25、 當時征收正稅多不在農作畢功之后,顯德三年(956),后周下令三司夏稅于六月一日、秋稅于十月一日開始征收,以便人戶交納。

    * 在線查詢三司造句,用三司造句,用三司組詞造句,包含三司的句子。

    關于三司的詩句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