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造句
“南北朝”的解釋
1、正是由于俗賦自身的不絕如縷,故南北朝以后,俗賦仍繼續發展。
2、南北朝時代,梁宣帝詩云百合花:“接葉多重,花無異色,含露低垂,從風偃柳”。贊美它具有超凡脫俗,矜持含蓄的氣質。
3、漢末到魏晉南北朝的文人與酒有關的不勝枚舉,這時期文人不信宗教的宣傳,不祈求生命的長度,而用宴飲來增加生命的密度,提升生命的質量,在這一點上,魏晉文人與水滸英雄是相同的。
4、南北朝時期,孝寬擔任延州總管。韋瓊到延州去拜訪他,回去時,孝寬把他的馬及轡勒要送給韋瓊。韋瓊笑著說:“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有不逮前烈,然舍舊錄新,亦非吾志也。”。
5、在中國兩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歷史運動中,神話充當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6、臨沂洗硯池晉墓是近年魏晉南北朝考古最重要的發現之一,被評選為2003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7、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林業領域取得了一些新的發展,這與當時林政的實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8、南北朝民歌也是人民的口頭創作,是漢樂府民歌之后出現的又一批民歌。
9、清商樂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有影響的俗樂,是相和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
10、經歷了兩晉南北朝三百年的爭戰,到隋唐時期,滁州的建置和城池基本成形.
11、妖道定位于道教批判是從南北朝道教清整開始的。
12、分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版本學孕育、發展的歷史背景,從五個方面對這一時期版本學的成就進行了總結,明確了其在版本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13、南北朝時,著名的嵩山道士寇謙之與其他道教徒也開始畫道教的神仙圖。
14、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疾疫的高發階段,一些學者們對這方面的研究頗為重視。
15、上編主要考察鮑照在南北朝的接受狀況,分為三章。
16、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中原王朝與東北關系的密切,魏晉史家以“楛矢石砮”為依據,斷定古肅慎位于東北的北部。
17、約在南北朝后期,我國有了框鋸的使用。
18、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披鎧掛甲的武士俑.
19、第三部分主要討論南北朝時期佛教對論說文的影響。
20、第一部分分析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怪誕。
21、沿著以燈市口大街為中心的東西長安街,兩邊盡見彩樓,南北朝向,宋門繡戶,雕欄玉砌。
22、臘八節為什么喝臘八粥?其實臘八節本是我國古代冬季祭祀天地神靈和祖先的日子,到了漢代,把他叫做“臘日”,但并不喝臘八粥,直到南北朝才把農歷十二月初八作為臘八節,并喝臘八粥。
23、我國南北朝時期體育的畸形發展,造成了中國古代體育文化奇特的一段歷史。
24、南北朝時,開始出現修史局和公卿宰相監修國史的情況。
25、但是從西晉到南北朝,戶分九品之制已經定型化。
26、南北朝時期,顧野王舍宅為寺,因“洞天福地、湖光山色”而得名光福,沿用至今。
27、魏晉南北朝文人和藝術家受到玄學的深刻影響,思想上十分解放,個性上極為自由,行為上也很放達。
28、投誠預測對南北朝鮮的挑釁將繼續下去。
29、根據相關的考證可以看出,該制度可能源起于南北朝時期的典賣制度。
30、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胡姓的漢化與漢姓的胡化現象。
31、觀音的真身原為男相,南北朝時起,特別是唐代以后,中國的寺院中多為女相。
32、周宏偉先生近年提出,地質時代在成都平原形成的斷陷湖延續到兩晉南北朝仍然存在,即漢代“方三百里”、“周回二百余里”的“滇池”,再到兩晉南北朝的“萬頃池”。
33、集部的形成與發展,是魏晉南北朝文學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但由于文獻的缺乏,此問題一直處于模糊認識之中。
34、居庸關在南北朝時期就被連接到中國的長城里了.
35、魏晉南北朝的諫官制度源自秦朝,也為隋唐諫官制度的完備奠定了基礎。
36、“洞穴仙境”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反復出現的審美意象。
37、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38、南北朝時期,一些南朝文人模擬公文形式創作了許多俳諧文。
39、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公文寫作的理論成熟階段。
40、繪畫是魏晉南北朝藝術園囿中的一朵絢麗奪目的奇葩,而六朝畫壇獨領風騷。
41、周、漢以來,北方匈奴犯塞的記載,史不絕書;十六國、南北朝時,入主中原者亦多為北方少數民族貴族,至于西域諸國,以至印度,并不曾侵犯中國。
42、雷玉華說,南北朝是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重要時期,但相對于龍門石窟、云岡石窟等北朝豐富的佛教遺存而言,南朝佛教遺存十分少見。
43、據當地的人介紹,春秋戰國至晉朝屬維洲屬地,阿壩是羌人游牧區之一,南北朝時期屬吐谷渾國。
44、中新網西安2月10日電記者10日從陜西省文物局獲悉,該省平利縣境內發現5座漢代及南北朝墓葬,佐證了當時文化繁榮、民眾繁衍生息的社會形態。
45、這種背離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南北朝時期印章的光怪陸離和狂野悖亂。
46、到了南北朝時,陶弘景把酆都北陰大帝排在神仙座次的第七排中位,并稱其前身是“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47、魏晉南北朝時期,侍從官權力日益強大,甚至超過宰相,作為侍從官身份標識的“蟬冠”也日漸成為*貴的象征,為一般官員所追捧,以致“每朝會,貂蟬盈坐”。
48、南北朝時傳入中國,稱襖教、火襖教或拜火教。
49、有人說這是當代的《桃花園記》,行文簡潔,描繪形象,鋪排得體,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大有先秦魏晉風骨,又有南北朝之期的賦體鋪陳,很有味道,很有味道。
50、南北朝時期梁朝的蕭穎達,本是開國元勛,功績顯赫,身體也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