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半島的讀音 九龍半島的意思
辭典解釋九龍半島 jiǔ lóng bàn dǎo 半島名。位居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側,隔海與香港相望。面積七.七平方公里。清咸豐十年(西元1860)?,英法聯軍之役,英國強占半島南端尖沙咀一帶。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中英協議辟為商埠二十五年,又以附近九百余平方公里之地租與英,租期九十九年。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又強租半島北部深圳河以南的地區及其附近諸島。中共于西元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收回對其的主權。主要城市九龍位于半島南端,有廣九鐵路經深圳到廣州。港口可泊遠洋巨輪。 德語 Halbinsel Kowloon ( Hongkong )? (Eig, Geo)?
- 九
- 龍
- 半
- 島
“九龍半島”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iǔ lóng bàn dǎo]
- 漢字注音:
- ㄐㄧㄡˇ ㄌㄨㄥˊ ㄅㄢˋ ㄉㄠˇ
- 簡繁字形:
- 九龍半島
- 是否常用:
- 否
“九龍半島”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九龍半島 jiǔ lóng bàn dǎo ㄐㄧㄡˇ ㄌㄨㄥˊ ㄅㄢˋ ㄉㄠˇ 半島名。位居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側,隔海與香港相望。面積七.七平方公里。清咸豐十年(西元1860)?,英法聯軍之役,英國強占半島南端尖沙咀一帶。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中英協議辟為商埠二十五年,又以附近九百余平方公里之地租與英,租期九十九年。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又強租半島北部深圳河以南的地區及其附近諸島。中共于西元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收回對其的主權。主要城市九龍位于半島南端,有廣九鐵路經深圳到廣州。港口可泊遠洋巨輪。
德語 Halbinsel Kowloon ( Hongkong )? (Eig, Geo)?
網絡解釋
“九龍半島”的單字解釋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從冬至起每九天是一個“九”,從一“九”數起,二“九”、三“九”,一直數到九“九”為止:數九。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九盡寒盡。3.表示多次或多數:九霄。九泉。三彎九轉。九死一生。4.姓。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沒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前,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后):半尺。一斤半。半價。過半。一年半載。2.在…中間: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廢。3.表示很少:一星半點兒。一鱗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樓房。房門半開著。5.姓。
【島】:同“島”。
“九龍半島”的相關詞語
* 九龍半島的讀音是:jiǔ lóng bàn dǎo,九龍半島的意思:辭典解釋九龍半島 jiǔ lóng bàn dǎo 半島名。位居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側,隔海與香港相望。面積七.七平方公里。清咸豐十年(西元1860)?,英法聯軍之役,英國強占半島南端尖沙咀一帶。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中英協議辟為商埠二十五年,又以附近九百余平方公里之地租與英,租期九十九年。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又強租半島北部深圳河以南的地區及其附近諸島。中共于西元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收回對其的主權。主要城市九龍位于半島南端,有廣九鐵路經深圳到廣州。港口可泊遠洋巨輪。 德語 Halbinsel Kowloon ( Hongkong )? (Eig, Geo)?
辭典解釋
九龍半島 jiǔ lóng bàn dǎo ㄐㄧㄡˇ ㄌㄨㄥˊ ㄅㄢˋ ㄉㄠˇ半島名。位居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側,隔海與香港相望。面積七.七平方公里。清咸豐十年(西元1860)?,英法聯軍之役,英國強占半島南端尖沙咀一帶。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中英協議辟為商埠二十五年,又以附近九百余平方公里之地租與英,租期九十九年。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又強租半島北部深圳河以南的地區及其附近諸島。中共于西元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收回對其的主權。主要城市九龍位于半島南端,有廣九鐵路經深圳到廣州。港口可泊遠洋巨輪。
德語 Halbinsel Kowloon ( Hongkong )? (Eig, Geo)?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從冬至起每九天是一個“九”,從一“九”數起,二“九”、三“九”,一直數到九“九”為止:數九。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九盡寒盡。3.表示多次或多數:九霄。九泉。三彎九轉。九死一生。4.姓。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沒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前,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后):半尺。一斤半。半價。過半。一年半載。2.在…中間: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廢。3.表示很少:一星半點兒。一鱗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樓房。房門半開著。5.姓。
【島】:同“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