傴怎么讀 傴的意思

漢字 | 傴 |
---|---|
讀音 |
|
注音 | ㄩˇ |
部首 | [亻] 單人旁 |
筆畫 | 總筆畫:6 部外:4 |
異體字 | 傴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繁體字形 | 傴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4F1B |
其它編碼 | 五筆:waqy|wary 倉頡:osk 鄭碼:nhos 四角:21214 |
筆順編碼 | 321345 |
筆順筆畫 | ノ丨一ノ丶フ |
筆順名稱 | 撇 豎 橫 撇 點 豎折/豎彎 |
傴字的意思
曲(背);彎(腰):傴著背。傴下腰。
傴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傴
(傴)
yǔ ㄩˇ
◎ 駝背:傴人。傴傻(a.駝背;b.曲身,表示恭敬)。
英語 humpback; stoop
德語 bucklig
法語 incliné,bossu
傴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傴
傴 yǔ
〈形〉
(1) (形聲。從人,區聲。本義:背曲) 同本義 [hunchbacked]
傴,曲也。——《廣雅》
苦水所,多尩與傴人。——《呂氏春秋·盡數》
良雌傴伏,體方就成。——《論衡·論死》
傴僂提攜。——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又如:傴兜面孔(指面孔凹凸不平);傴伏(曲背俯伏);傴步(彎腰曲身行走);傴伸(駝背);傴背(駝背);傴傴(背曲的樣子)
詞性變化
◎ 傴
傴 yǔ
〈動〉
(1) 彎腰 [bend over](表示恭敬)
形容鬼看見,忙傴去將他一把拿住,思量拉他上船。——《何典》
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左傳》
(2) 通“嫗”( yù)。愛撫;撫育 [show tender care for;foster]
以下傴拊人之民。——《莊子·人間世》
傴伏其子。——《新論·貪愛》
(3) 又如:傴拊(憐愛撫養);傴翼(鳥以翼覆蓋掩護)
傴字的辭典解釋
康熙字典解釋
傴【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11畫
《唐韻》於武切《集韻》《韻會》委羽切,??於上聲。《說文》僂也。《左傳·昭七年》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禮·喪服制》傴者不袒。《註》袒露膊傴者可憎,故不露。《淮南子·齊俗訓》傴者,使之塗。《註》傴人塗地,因其俛也。俗讀若偶,別作??,??非。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傴【卷八】【人部】
僂也。從人區聲。於武切
說文解字注
(傴)僂也。問?注曰。傴、背曲也。通俗文。曲脊謂之傴僂。引伸爲鞫窮。恭敬之意。又莊子。以下傴拊人之民。借爲煦嫗字。左傳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析言之實無二義。從人。區聲。於武切。古音在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