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的讀音 修文的意思
修文 (漢語詞匯)修文,漢語詞匯。 拼音:xiū wén 釋義:1、采取措施加強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禮樂教化等。2. 舊以“修文郎”稱陰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國語·周語上》:“有不享則修文。” 韋昭 注:“文,典法也。”
- 修
- 文
“修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ū wén]
- 漢字注音:
- ㄒㄧㄡ ㄨㄣ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修文”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采取措施加強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禮樂教化等。 2.舊以"修文郎"稱陰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辭典解釋
修文 xiū wén ㄒㄧㄡ ㄨㄣˊ 修明文教。
《書經.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
《五代史平話.粱史.卷上》:「為見而今世界不是修文時節,小生赴選長安,取的三名,不是權勢子弟,則是豪富兒郎。」
縣名。位于貴州省貴陽縣西北,縣有龍場驛,明王守仁曾謫居于此。
英語 Xiuwen county in Guiyang 貴陽|貴陽[Gui4 yang2], Guizhou
德語 Xiuwen (Ort in Guizhou)? (Eig, Geo)?
網絡解釋
修文 (漢語詞匯)
修文,漢語詞匯。
拼音:xiū wén
釋義:1、采取措施加強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禮樂教化等。2. 舊以“修文郎”稱陰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國語·周語上》:“有不享則修文。” 韋昭 注:“文,典法也。”
“修文”的單字解釋
【修】:1.修飾:裝修。修辭。2.修理;整治:修車。修橋補路。一定要把淮河修好。3.寫;編寫:修函。修史。修縣志。4.(學問、品行方面)學習和鍛煉:修養。修業。進修。這學期多修了兩門課。5.修行(迷信):修煉。修仙。6.興建;建筑:修建。修水庫。新修了一條鐵路。7.剪或削,使整齊:修樹枝。修指甲。8.指修正主義:反修防修。9.姓。10.長;高:修長。修竹。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修文”的相關成語
“修文”的相關詞語
“修文”造句
唐朝建立五十年后,唐太宗下令偃武修文。
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們偃武修文,經濟也在一天一天地恢復。
周武王在太公望輔助下滅商,于是偃武修文,放馬于華山之南,放牛于桃林之野,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
不要武器,要長袍即:偃武修文維爾福微微欠身道。
東漢光武即位后,便偃武修文、勵精圖治。
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只能做地下修文。
戰后最重要的事就是偃武修文,讓百姓休養生息,以充實國力。
歷史上有許多開國之君,都提出了清靜無為、偃武修文的施政方針。
他憑借著做局長的權力,偃武修文,用妻舅的名義開了幾個商店。
北宋統一的社會局面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偃武修文”的基本國策使“程朱理學”逐步居于統治地位。
* 修文的讀音是:xiū wén,修文的意思:修文 (漢語詞匯)修文,漢語詞匯。 拼音:xiū wén 釋義:1、采取措施加強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禮樂教化等。2. 舊以“修文郎”稱陰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國語·周語上》:“有不享則修文。” 韋昭 注:“文,典法也。”
基本解釋
1.采取措施加強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禮樂教化等。 2.舊以"修文郎"稱陰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辭典解釋
修文 xiū wén ㄒㄧㄡ ㄨㄣˊ修明文教。
《書經.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
《五代史平話.粱史.卷上》:「為見而今世界不是修文時節,小生赴選長安,取的三名,不是權勢子弟,則是豪富兒郎。」
縣名。位于貴州省貴陽縣西北,縣有龍場驛,明王守仁曾謫居于此。
英語 Xiuwen county in Guiyang 貴陽|貴陽[Gui4 yang2], Guizhou
德語 Xiuwen (Ort in Guizhou)? (Eig, Geo)?
修文 (漢語詞匯)
修文,漢語詞匯。拼音:xiū wén
釋義:1、采取措施加強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禮樂教化等。2. 舊以“修文郎”稱陰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國語·周語上》:“有不享則修文。” 韋昭 注:“文,典法也。”
【修】:1.修飾:裝修。修辭。2.修理;整治:修車。修橋補路。一定要把淮河修好。3.寫;編寫:修函。修史。修縣志。4.(學問、品行方面)學習和鍛煉:修養。修業。進修。這學期多修了兩門課。5.修行(迷信):修煉。修仙。6.興建;建筑:修建。修水庫。新修了一條鐵路。7.剪或削,使整齊:修樹枝。修指甲。8.指修正主義:反修防修。9.姓。10.長;高:修長。修竹。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唐朝建立五十年后,唐太宗下令偃武修文。
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們偃武修文,經濟也在一天一天地恢復。
周武王在太公望輔助下滅商,于是偃武修文,放馬于華山之南,放牛于桃林之野,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
不要武器,要長袍即:偃武修文維爾福微微欠身道。
東漢光武即位后,便偃武修文、勵精圖治。
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只能做地下修文。
戰后最重要的事就是偃武修文,讓百姓休養生息,以充實國力。
歷史上有許多開國之君,都提出了清靜無為、偃武修文的施政方針。
他憑借著做局長的權力,偃武修文,用妻舅的名義開了幾個商店。
北宋統一的社會局面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偃武修文”的基本國策使“程朱理學”逐步居于統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