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歷史的讀音 口述歷史的意思
辭典解釋口述歷史 kǒu shù lì shǐ 由歷史事件的當事人親口敘述親身經歷的過程及對該事件的評語。 如:「為了整理民國以來史料,中研院開始進行民國口述歷史的訪問計劃。」德語 Mündliche überlieferung (Gesch)?
- 口
- 述
- 歷
- 史
“口述歷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ǒu shù lì shǐ]
- 漢字注音:
- ㄎㄡˇ ㄕㄨˋ ㄌㄧˋ ㄕˇ
- 簡繁字形:
- 口述歷史
- 是否常用:
- 否
“口述歷史”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口述歷史 kǒu shù lì shǐ ㄎㄡˇ ㄕㄨˋ ㄌㄧˋ ㄕˇ 由歷史事件的當事人親口敘述親身經歷的過程及對該事件的評語。
如:「為了整理民國以來史料,中研院開始進行民國口述歷史的訪問計劃。」
德語 Mündliche überlieferung (Gesch)?
網絡解釋
“口述歷史”的單字解釋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述】:陳說;敘述:口述。重述一遍。略述經過。上述各項,務須遵照執行。
【歷】:1.經過:“歷劫”、“歷險”、“歷盡滄桑”。2.踰越。《呂氏春秋?孟冬紀?安死》:“徑庭歷級,非禮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雁宕山日記》:“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3.過去、已經過的:“歷代”、“歷屆”、“歷史”、“歷年”。《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至於先士茂製,諷高歷賞。”4.分明的、清晰的:“歷歷在目”、“往事歷歷”。唐?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萋萋鸚鵡洲。”5.過去的經驗:“學歷”、“資歷”、“履歷”。6.遍、盡。《周禮?夏官?量人》:“凡宰祭與鬱人受斝,歷而皆飲之。”唐?李商隱《詠史詩》:“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史】:1.歷史:史學。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來。2.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3.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史書。史部。4.姓。
“口述歷史”的相關詞語
* 口述歷史的讀音是:kǒu shù lì shǐ,口述歷史的意思:辭典解釋口述歷史 kǒu shù lì shǐ 由歷史事件的當事人親口敘述親身經歷的過程及對該事件的評語。 如:「為了整理民國以來史料,中研院開始進行民國口述歷史的訪問計劃。」德語 Mündliche überlieferung (Gesch)?
辭典解釋
口述歷史 kǒu shù lì shǐ ㄎㄡˇ ㄕㄨˋ ㄌㄧˋ ㄕˇ由歷史事件的當事人親口敘述親身經歷的過程及對該事件的評語。
如:「為了整理民國以來史料,中研院開始進行民國口述歷史的訪問計劃。」
德語 Mündliche überlieferung (Gesch)?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述】:陳說;敘述:口述。重述一遍。略述經過。上述各項,務須遵照執行。
【歷】:1.經過:“歷劫”、“歷險”、“歷盡滄桑”。2.踰越。《呂氏春秋?孟冬紀?安死》:“徑庭歷級,非禮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雁宕山日記》:“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3.過去、已經過的:“歷代”、“歷屆”、“歷史”、“歷年”。《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至於先士茂製,諷高歷賞。”4.分明的、清晰的:“歷歷在目”、“往事歷歷”。唐?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萋萋鸚鵡洲。”5.過去的經驗:“學歷”、“資歷”、“履歷”。6.遍、盡。《周禮?夏官?量人》:“凡宰祭與鬱人受斝,歷而皆飲之。”唐?李商隱《詠史詩》:“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史】:1.歷史:史學。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來。2.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3.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史書。史部。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