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的讀音 吳鉤的意思
吳鉤 (詞語釋義)吳鉤是春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它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滿傳奇色彩,后又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征。在眾多文學作品中,吳國的利器已經超越刀劍本身,上升成為一種驍勇善戰、剛毅頑強的精神符號。
- 吳
- 鉤
“吳鉤”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ú gōu]
- 漢字注音:
- ㄨˊ ㄍㄡ
- 簡繁字形:
- 吳鉤
- 是否常用:
- 否
“吳鉤”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亦作"吳鉤"。 2.鉤,兵器,形似劍而曲。春秋吳人善鑄鉤,故稱。后也泛指利劍。 辭典解釋
吳鉤 wú gōu ㄨˊ ㄍㄡ 武器名。一種彎形的刀,相傳為吳王闔閭所做。后泛指鋒利的寶刀。
《樂府詩集.卷六六.雜曲歌辭六.南朝宋.鮑照.結客少年場行九首之一》:「驄馬金絡頭,錦帶佩吳鉤。」
宋.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詞:「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網絡解釋
吳鉤 (詞語釋義)
吳鉤是春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它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滿傳奇色彩,后又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征。在眾多文學作品中,吳國的利器已經超越刀劍本身,上升成為一種驍勇善戰、剛毅頑強的精神符號。
“吳鉤”的單字解釋
【吳】:1.周朝國名(?—前473)。在今江蘇、安徽、浙江一帶,建都于吳(今江蘇蘇州)。公元前473年為越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2—280)。孫權建立。在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一帶,建都建業(今南京),國號吳,也稱孫吳或東吳。為晉所滅。2.十國之一(902—937)。楊行密建立。建都廣陵(今江蘇揚州)。為南唐所滅。
【鉤】:1.懸掛或探取東西用的器具,形狀彎曲,頭端尖銳:鉤子。秤鉤兒。火鉤子。2.形狀像鉤子的:蝎的鉤子。鉤針。3.漢字筆形之一(亅、乛、乚、、、乙等)。4.用鉤形物搭、掛或探取:鉤住樹枝爬上去。5.研究,探尋:鉤玄。鉤沉。鉤校(jiào)。6.牽連:鉤黨(指相牽連的同黨)。7.同“勾”。8.一種縫紉法,多指縫合衣邊:鉤貼邊。9.古代兵器:鉤戟。純鉤(劍名)。吳鉤(刀名)。10.鐮刀。11.古代稱圓規。
“吳鉤”的相關詞語
“吳鉤”造句
男我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李賀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墨客萬戶侯。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羅霸道
當時拭劍揚眉,曾約知己征戰付吳鉤,當時臨岸當風,亦曾祭奠英杰灑烈酒,當時登臨高樓,更將欄桿拍遍望神州,清秋,恰若當時少年游。少司命
董寰對陳忠,一使吳鉤,一使拂塵,一個殺氣沖天,一個綿里藏針,鉤光閃耀,黑光內斂,斗的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材。
與其在宮里禁錮一生,倒不如少時馳騁疆場,手持吳鉤征戰八方,老來閑散自如,與心愛之人閑云野鶴于山水之間。
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
* 吳鉤的讀音是:wú gōu,吳鉤的意思:吳鉤 (詞語釋義)吳鉤是春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它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滿傳奇色彩,后又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征。在眾多文學作品中,吳國的利器已經超越刀劍本身,上升成為一種驍勇善戰、剛毅頑強的精神符號。
基本解釋
1.亦作"吳鉤"。 2.鉤,兵器,形似劍而曲。春秋吳人善鑄鉤,故稱。后也泛指利劍。辭典解釋
吳鉤 wú gōu ㄨˊ ㄍㄡ武器名。一種彎形的刀,相傳為吳王闔閭所做。后泛指鋒利的寶刀。
《樂府詩集.卷六六.雜曲歌辭六.南朝宋.鮑照.結客少年場行九首之一》:「驄馬金絡頭,錦帶佩吳鉤。」
宋.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詞:「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吳鉤 (詞語釋義)
吳鉤是春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它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滿傳奇色彩,后又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征。在眾多文學作品中,吳國的利器已經超越刀劍本身,上升成為一種驍勇善戰、剛毅頑強的精神符號。【吳】:1.周朝國名(?—前473)。在今江蘇、安徽、浙江一帶,建都于吳(今江蘇蘇州)。公元前473年為越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2—280)。孫權建立。在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一帶,建都建業(今南京),國號吳,也稱孫吳或東吳。為晉所滅。2.十國之一(902—937)。楊行密建立。建都廣陵(今江蘇揚州)。為南唐所滅。
【鉤】:1.懸掛或探取東西用的器具,形狀彎曲,頭端尖銳:鉤子。秤鉤兒。火鉤子。2.形狀像鉤子的:蝎的鉤子。鉤針。3.漢字筆形之一(亅、乛、乚、、、乙等)。4.用鉤形物搭、掛或探取:鉤住樹枝爬上去。5.研究,探尋:鉤玄。鉤沉。鉤校(jiào)。6.牽連:鉤黨(指相牽連的同黨)。7.同“勾”。8.一種縫紉法,多指縫合衣邊:鉤貼邊。9.古代兵器:鉤戟。純鉤(劍名)。吳鉤(刀名)。10.鐮刀。11.古代稱圓規。
男我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李賀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墨客萬戶侯。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羅霸道
當時拭劍揚眉,曾約知己征戰付吳鉤,當時臨岸當風,亦曾祭奠英杰灑烈酒,當時登臨高樓,更將欄桿拍遍望神州,清秋,恰若當時少年游。少司命
董寰對陳忠,一使吳鉤,一使拂塵,一個殺氣沖天,一個綿里藏針,鉤光閃耀,黑光內斂,斗的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材。
與其在宮里禁錮一生,倒不如少時馳騁疆場,手持吳鉤征戰八方,老來閑散自如,與心愛之人閑云野鶴于山水之間。
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