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帕文化的讀音 哈拉帕文化的意思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代表遺址有哈拉帕及摩亨約、達羅(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內)。存在時期約為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到前2000年代中期。屬青銅文化。有較為發達的農業,種植多種作物,最早栽培棉花;城市規模宏大;陶器、青銅器工藝精良;并產生了文字。
- 哈
- 拉
- 帕
- 文
- 化
“哈拉帕文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ā lā pà wén huà]
- 漢字注音:
- ㄏㄚ ㄌㄚ ㄆㄚˋ ㄨㄣˊ ㄏㄨㄚ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哈拉帕文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代表遺址有哈拉帕及摩亨約、達羅(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內)。存在時期約為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到前2000年代中期。屬青銅文化。有較為發達的農業,種植多種作物,最早栽培棉花;城市規模宏大;陶器、青銅器工藝精良;并產生了文字。
網絡解釋
“哈拉帕文化”的單字解釋
【哈】:[hā]1.張口呼氣:哈氣。2.擬聲詞。笑聲:哈哈大笑。3.嘆詞。表示滿意:哈!試驗成功了。4.稍微彎著(腰):哈腰。[hǎ]姓。[hà]〔哈士蟆〕滿語音譯詞。也譯作哈什螞。兩棲動物。蛙的一種。體長6—7厘米,背面土黃色,有黃色和紅色斑點。分布于中國東北、西北等地。干燥體和雌蛙輸卵管的干制品,中醫用作養陰藥。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著自己移動:拉鋸。拉纖。把車拉過來。2.用車載運:平板車能拉貨,也能拉人。3.帶領轉移(多用于隊伍):把二連拉到河那邊去。4.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胡琴。拉手風琴。5.拖長;使延長:拉長聲音說話。快跟上,不要拉開距離!6.拖欠:拉虧空。拉下不少賬。7.撫養:他母親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幫助:人家有困難,咱們應該拉他一把。9.牽累;拉扯:自己做的事,為什么要拉上別人?10.閑談:拉話。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與物件接觸,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動,使物件破裂或斷開;割:把皮子拉開。手上拉了個口子。“剌”[lǎ]見〖半拉〗、[là]同“落”(là)。
【帕】:1.用來擦手擦臉的紡織品,多為方形:手帕。2.帕斯卡的簡稱。物體每平方米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牛時,壓強就是1帕。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化】:[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
“哈拉帕文化”的相關詞語
* 哈拉帕文化的讀音是:hā lā pà wén huà,哈拉帕文化的意思: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代表遺址有哈拉帕及摩亨約、達羅(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內)。存在時期約為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到前2000年代中期。屬青銅文化。有較為發達的農業,種植多種作物,最早栽培棉花;城市規模宏大;陶器、青銅器工藝精良;并產生了文字。
基本解釋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代表遺址有哈拉帕及摩亨約、達羅(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內)。存在時期約為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到前2000年代中期。屬青銅文化。有較為發達的農業,種植多種作物,最早栽培棉花;城市規模宏大;陶器、青銅器工藝精良;并產生了文字。【哈】:[hā]1.張口呼氣:哈氣。2.擬聲詞。笑聲:哈哈大笑。3.嘆詞。表示滿意:哈!試驗成功了。4.稍微彎著(腰):哈腰。[hǎ]姓。[hà]〔哈士蟆〕滿語音譯詞。也譯作哈什螞。兩棲動物。蛙的一種。體長6—7厘米,背面土黃色,有黃色和紅色斑點。分布于中國東北、西北等地。干燥體和雌蛙輸卵管的干制品,中醫用作養陰藥。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著自己移動:拉鋸。拉纖。把車拉過來。2.用車載運:平板車能拉貨,也能拉人。3.帶領轉移(多用于隊伍):把二連拉到河那邊去。4.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胡琴。拉手風琴。5.拖長;使延長:拉長聲音說話。快跟上,不要拉開距離!6.拖欠:拉虧空。拉下不少賬。7.撫養:他母親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幫助:人家有困難,咱們應該拉他一把。9.牽累;拉扯:自己做的事,為什么要拉上別人?10.閑談:拉話。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與物件接觸,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動,使物件破裂或斷開;割:把皮子拉開。手上拉了個口子。“剌”[lǎ]見〖半拉〗、[là]同“落”(là)。
【帕】:1.用來擦手擦臉的紡織品,多為方形:手帕。2.帕斯卡的簡稱。物體每平方米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牛時,壓強就是1帕。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化】:[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