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永續發展論壇的讀音 國家永續發展論壇的意思
辭典解釋國家永續發展論壇 guó jiā yǒng xù fā zhǎn lùn tán 為配合政府永續發展之施政目標,匯集社會各界之共識,由行政院經建會成立的討論園地。「永續發展」觀念系由聯合國布倫特蘭委員會(Brundtland Commission)? 于西元一九八七年所提。基本內涵為「能滿足當代的需要,而同時不損及后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要的發展」。該觀念提出后,即成為世界各國及國際性組織在面對全球環境變遷及環境問題的最高指導原則。經建會成立「國家永續發展論壇」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個公共參與的場所,讓產官學各界,將其對永續發展之相關議題經過公開、廣泛的討論,產生交集、建立共識,并勾勒出適合我國國情及符合國際趨勢的永續發展政策綱領,提供政府在國家發展會議及未來研擬政策與措施之參考。
- 國
- 家
- 永
- 續
- 發
- 展
- 論
- 壇
“國家永續發展論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uó jiā yǒng xù fā zhǎn lùn tán]
- 漢字注音:
- ㄍㄨㄛˊ ㄐㄧㄚ ㄩㄥˇ ㄒㄩˋ ㄈㄚ ㄓㄢˇ ㄌㄨㄣˋ ㄊㄢˊ
- 簡繁字形:
- 國家永續發展論壇
- 是否常用:
- 否
“國家永續發展論壇”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國家永續發展論壇 guó jiā yǒng xù fā zhǎn lùn tán ㄍㄨㄛˊ ㄐㄧㄚ ㄩㄥˇ ㄒㄩˋ ㄈㄚ ㄓㄢˇ ㄌㄨㄣˋ ㄊㄢˊ 為配合政府永續發展之施政目標,匯集社會各界之共識,由行政院經建會成立的討論園地。「永續發展」觀念系由聯合國布倫特蘭委員會(Brundtland Commission)? 于西元一九八七年所提。基本內涵為「能滿足當代的需要,而同時不損及后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要的發展」。該觀念提出后,即成為世界各國及國際性組織在面對全球環境變遷及環境問題的最高指導原則。經建會成立「國家永續發展論壇」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個公共參與的場所,讓產官學各界,將其對永續發展之相關議題經過公開、廣泛的討論,產生交集、建立共識,并勾勒出適合我國國情及符合國際趨勢的永續發展政策綱領,提供政府在國家發展會議及未來研擬政策與措施之參考。
網絡解釋
“國家永續發展論壇”的單字解釋
【國】:同“國”。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體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這兒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隊或機關中某個成員工作的處所:我找到營部,剛好營長不在家。4.經營某種行業的人家或具有某種身份的人:農家。漁家。船家。東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專家。畫家。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6.學術流派:儒家。法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7.指相對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兩家下成和棋。8.謙辭,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的或同輩年紀大的親屬:家父。家兄。9.人工飼養或培植的(跟“野”相對):家畜。家禽。家兔。家鴿。家花。10.姓。[jia]1.后綴。2.用在某些名詞后面,表示屬于那一類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學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飾語后,相當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永】:1.水長:江之永矣。2.副詞。久遠;永遠:永不掉隊。
【續】:同“續”。
【發】:1.放射:“彈無虛發”、“百發百中”。2.生長、產生:“發芽”。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3.開始、啟動:“發動”、“先發制人”、“一觸即發”。4.興起:“發跡”。《孟子?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5.起程:“出發”。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留戀處,蘭舟催發。”《聊齋志異?卷一?青鳳》:“一家皆移什物赴新居,而妾留守,明日即發。”6.啟發:“振聾發聵”。《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7.現露。《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戰國策?魏策四》:“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8.送出、付出:“發放”、“發錢”、“散發傳單”。9.量詞:(1)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2)計算槍、炮、子彈等發射數量的單位:“射炮十二發”
【展】:1.張開;放開:舒展。伸展。開展。愁眉不展。2.施展:一籌莫展。3.展緩:展期。展限。4.展覽:展出。預展。畫展。5.姓。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
【壇】:同“壇”。
“國家永續發展論壇”的相關詞語
* 國家永續發展論壇的讀音是:guó jiā yǒng xù fā zhǎn lùn tán,國家永續發展論壇的意思:辭典解釋國家永續發展論壇 guó jiā yǒng xù fā zhǎn lùn tán 為配合政府永續發展之施政目標,匯集社會各界之共識,由行政院經建會成立的討論園地。「永續發展」觀念系由聯合國布倫特蘭委員會(Brundtland Commission)? 于西元一九八七年所提。基本內涵為「能滿足當代的需要,而同時不損及后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要的發展」。該觀念提出后,即成為世界各國及國際性組織在面對全球環境變遷及環境問題的最高指導原則。經建會成立「國家永續發展論壇」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個公共參與的場所,讓產官學各界,將其對永續發展之相關議題經過公開、廣泛的討論,產生交集、建立共識,并勾勒出適合我國國情及符合國際趨勢的永續發展政策綱領,提供政府在國家發展會議及未來研擬政策與措施之參考。
辭典解釋
國家永續發展論壇 guó jiā yǒng xù fā zhǎn lùn tán ㄍㄨㄛˊ ㄐㄧㄚ ㄩㄥˇ ㄒㄩˋ ㄈㄚ ㄓㄢˇ ㄌㄨㄣˋ ㄊㄢˊ為配合政府永續發展之施政目標,匯集社會各界之共識,由行政院經建會成立的討論園地。「永續發展」觀念系由聯合國布倫特蘭委員會(Brundtland Commission)? 于西元一九八七年所提。基本內涵為「能滿足當代的需要,而同時不損及后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要的發展」。該觀念提出后,即成為世界各國及國際性組織在面對全球環境變遷及環境問題的最高指導原則。經建會成立「國家永續發展論壇」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個公共參與的場所,讓產官學各界,將其對永續發展之相關議題經過公開、廣泛的討論,產生交集、建立共識,并勾勒出適合我國國情及符合國際趨勢的永續發展政策綱領,提供政府在國家發展會議及未來研擬政策與措施之參考。
【國】:同“國”。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體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這兒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隊或機關中某個成員工作的處所:我找到營部,剛好營長不在家。4.經營某種行業的人家或具有某種身份的人:農家。漁家。船家。東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專家。畫家。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6.學術流派:儒家。法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7.指相對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兩家下成和棋。8.謙辭,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的或同輩年紀大的親屬:家父。家兄。9.人工飼養或培植的(跟“野”相對):家畜。家禽。家兔。家鴿。家花。10.姓。[jia]1.后綴。2.用在某些名詞后面,表示屬于那一類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學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飾語后,相當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永】:1.水長:江之永矣。2.副詞。久遠;永遠:永不掉隊。
【續】:同“續”。
【發】:1.放射:“彈無虛發”、“百發百中”。2.生長、產生:“發芽”。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3.開始、啟動:“發動”、“先發制人”、“一觸即發”。4.興起:“發跡”。《孟子?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5.起程:“出發”。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留戀處,蘭舟催發。”《聊齋志異?卷一?青鳳》:“一家皆移什物赴新居,而妾留守,明日即發。”6.啟發:“振聾發聵”。《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7.現露。《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戰國策?魏策四》:“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8.送出、付出:“發放”、“發錢”、“散發傳單”。9.量詞:(1)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2)計算槍、炮、子彈等發射數量的單位:“射炮十二發”
【展】:1.張開;放開:舒展。伸展。開展。愁眉不展。2.施展:一籌莫展。3.展緩:展期。展限。4.展覽:展出。預展。畫展。5.姓。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
【壇】:同“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