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的讀音 夏丏尊的意思
夏丏尊 夏丏尊(1886—1946),名鑄,字勉旃,后(1912年)改字丏尊,號悶庵。文學家、語文學家、出版家和翻譯家。浙江紹興上虞人。1886年6月15日出生。 夏丏尊自幼從塾師讀經書,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考中秀才。次年到上海中西書院(東華大學的前身)讀書,后改入紹興府學堂學習,都因為家貧未能讀到畢業。光緒三十一年他借款東渡日本留學,先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畢業前考進東京高等工業學校,但因申請不到官費,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輟學回國。
- 夏
- 丏
- 尊
“夏丏尊”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à miǎn zūn]
- 漢字注音:
- ㄒㄧㄚˋ ㄇㄧㄢˇ ㄗㄨㄣ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夏丏尊”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夏丏尊 xià miǎn zūn ㄒㄧㄚˋ ㄇㄧㄢˇ ㄗㄨㄣ 人名。(西元1886~1946)?原名鑄,以字行,浙江上虞人,現代散文家。留學日本,返國后任教于浙江第一師范及上虞春暉中學,后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且為開明書店創辦人之一。夏氏畢生從事文藝創作及翻譯,致力國文教材之編著。其散文清新流利、溫潤雋永。著有《文章作法》、《平屋雜文》,譯有《愛的教育》、《續愛的教育》、《近代日本小說集》,編有《開明國文講義》等。
網絡解釋
夏丏尊
夏丏尊(1886—1946),名鑄,字勉旃,后(1912年)改字丏尊,號悶庵。文學家、語文學家、出版家和翻譯家。浙江紹興上虞人。1886年6月15日出生。
夏丏尊自幼從塾師讀經書,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考中秀才。次年到上海中西書院(東華大學的前身)讀書,后改入紹興府學堂學習,都因為家貧未能讀到畢業。光緒三十一年他借款東渡日本留學,先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畢業前考進東京高等工業學校,但因申請不到官費,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輟學回國。
“夏丏尊”的單字解釋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丏】:1.遮蔽;看不見。2.姓。
【尊】:1.地位或輩分高:尊長。尊卑。尊親。2.敬重;尊崇:尊敬。自尊。尊師重教。3.敬辭,稱跟對方有關的人或事物:尊府。尊駕。尊姓大名。4.a)用于神佛塑像:一尊佛像。b)用于炮:五十尊大炮。5.同“樽”。
“夏丏尊”的相關詞語
* 夏丏尊的讀音是:xià miǎn zūn,夏丏尊的意思:夏丏尊 夏丏尊(1886—1946),名鑄,字勉旃,后(1912年)改字丏尊,號悶庵。文學家、語文學家、出版家和翻譯家。浙江紹興上虞人。1886年6月15日出生。 夏丏尊自幼從塾師讀經書,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考中秀才。次年到上海中西書院(東華大學的前身)讀書,后改入紹興府學堂學習,都因為家貧未能讀到畢業。光緒三十一年他借款東渡日本留學,先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畢業前考進東京高等工業學校,但因申請不到官費,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輟學回國。
辭典解釋
夏丏尊 xià miǎn zūn ㄒㄧㄚˋ ㄇㄧㄢˇ ㄗㄨㄣ人名。(西元1886~1946)?原名鑄,以字行,浙江上虞人,現代散文家。留學日本,返國后任教于浙江第一師范及上虞春暉中學,后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且為開明書店創辦人之一。夏氏畢生從事文藝創作及翻譯,致力國文教材之編著。其散文清新流利、溫潤雋永。著有《文章作法》、《平屋雜文》,譯有《愛的教育》、《續愛的教育》、《近代日本小說集》,編有《開明國文講義》等。
夏丏尊
夏丏尊(1886—1946),名鑄,字勉旃,后(1912年)改字丏尊,號悶庵。文學家、語文學家、出版家和翻譯家。浙江紹興上虞人。1886年6月15日出生。夏丏尊自幼從塾師讀經書,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考中秀才。次年到上海中西書院(東華大學的前身)讀書,后改入紹興府學堂學習,都因為家貧未能讀到畢業。光緒三十一年他借款東渡日本留學,先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畢業前考進東京高等工業學校,但因申請不到官費,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輟學回國。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丏】:1.遮蔽;看不見。2.姓。
【尊】:1.地位或輩分高:尊長。尊卑。尊親。2.敬重;尊崇:尊敬。自尊。尊師重教。3.敬辭,稱跟對方有關的人或事物:尊府。尊駕。尊姓大名。4.a)用于神佛塑像:一尊佛像。b)用于炮:五十尊大炮。5.同“樽”。